“天下面食,尽在三晋”,山西面食从远古走向今天,也从黄土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山西面食,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以考证的时间算起,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就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数十种的面食,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舞弄得花样翻新,让人目不暇接。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 一般家庭妇女能做几十种,到了厨师手里,更是花样翻新,达到一面多样、一面百味的境界。
刀削面
剔尖
这是山西人食谱中的精品,有白面剔尖、高粱面剔尖、杂粮面剔尖等等。白面剔尖要在特制的铁板( 俗称“剔面板子”)上用特制的筷子来剔。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间圆、两头尖形状,有的用特殊技巧还可剔出宽于铁板2~3倍的长剔尖来。技艺在于面条离铁板的一瞬间,用筷头顺势将面拉长,用筷尾快速拨离铁板。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擦面
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擦子上,从擦子漏下掉入开水锅里煮熟,配上各种浇头、打卤食用,这种面食易咀嚼、好消化,适于老年及牙齿不良的人食用。
揪片
面和好后,擀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宽的条,用手一片一片揪入开水锅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食用。这种面食做法简单,吃着筋滑。
河漏
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河漏床,迫使面从下方均匀的孔内下到锅里。待面压到一定长度,用刀从下方把面条截断,煮熟配浇头或打卤食用。
拨鱼
把和的很软的面放在一个带把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铁制筷子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拨入锅内,如小鱼在水里跳跃。这种面柔软绵滑,易于消化,配上荤素浇头或打卤即可食用。
猫耳朵
外形酷似猫的耳朵,小巧玲珑,吃起来有韧性,利口。做法是用白面、莜面或高粱面等和好,把面擀成面片。切成小方块,用拇指按推成薄片,自然卷成猫耳朵状,如果配以羊肉佐料,味道就更美了。
莜面栲栳栳
用营养价值极高的莜面做成的,将面揉精,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竖立在笼中蒸熟即成。
头脑
头脑是太原市特有的一种名早点,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条长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具有滋补、活血功能。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
灌肠
是武乡的夏令小吃,它是用荞麦面制成的,营养丰富,性味甘平,有清热解毒之功能。《本草纲目》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特点是色棕明亮,爽口不腻,去火充饥。因此,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最常见的食品之一。
疤饼
在晋中、晋南等地有—个古老的风俗,孩子做满月,外婆家或亲朋好友总是提一包酥脆的“疤饼”前去祝贺。这种松脆酥香的疤饼,又叫石子饼,用油和面,将碾薄的面饼放在炉中已经加热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得名。其中繁峙疤饼最为有名。
碗托
又名灌肠,是山西的又一风味小吃。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吃时用刀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在晋西北保德、河曲、偏关及代县街头,随处可见卖碗托的摊点。平遥、榆次、太原一带以白面碗托热炒居多,俗叫“炒灌肠”。
荞面河捞
用温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捞床压并入开水锅中,捞入兑好的盐醋汤水中,浇上羊肉臊子,加点陈醋,香味十分奇特。
豆腐脑
又叫老豆腐,系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湿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加豆腐脑适量,葱盐椒调味。其色泽金红透亮,质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带丝、韭菜沫、胡椒粉,淋点芝麻香油,同时泡食饼馍是山西人喜爱的早餐。
山西的传统美食是什么
有空和家人饱餐一顿吧!祁县饭店---炒饼丝二小面馆(拉面、炝锅面)-----道中对面了晋榆杂粮(便尖、包皮面、插疙抖)三面红旗(桃花面、猫耳朵)------大同街 建国炒饼店(炒饼、醪糟) 三晋面酷(各类浇卤面食)-----公安局宿舍对面十里香饭店(桃花面)、拌汤村------金三角 蘸片子大全------新建街,晋华小学对面 德胜园(涮锅)---老城大东北烤肉---蕴华街东北烧烤---一共有三部三小羊汤---传说中的榆次第一汤 经纬厂老诚一锅昌盛面馆---安宁街 好像他家的黄瓜鸡蛋饺子很好吃复盛水晶火锅香辣田螺---东湖井 焖面馆----榆太路上的老李焖面 四川卢州饭店------金融南面 黄记煌闷菜馆------七十行南面 天香居五味铜火锅------新建街 人民公社(榆次新鲜的蔬菜)------新集花园对面? 回民饭店伊兴斋------晋华街 李老爹香辣蟹------安宁大街 湘满楼------区公安局对面 蘑菇宴------新建街,四川空运过来的蘑菇 旺隆面馆(凉粉和蟹黄豆腐)------一中正门荣法市场 老北京茶烫------购物中心 爆米花------巧克力味的 糖葫芦------吃豆沙的 肉饼屋(肉饼素饼)------铁华超市对面 鸡蛋灌饼------师专门口的东北灌饼 贵州红油鸡块米线----晋中饭店商贸城 云南过桥米线------1.工人俱乐部 2.西顺城街新世纪对面,就是进窑上的口子 煎饼果子------窑新街十字口西的 鸡汁豆腐串---步行街口子上王八肉夹肉饼---南关,安宁大街八一饭店羊汤,炒饼 晚八九点以后才有,到很晚 自留井羊汤 鼓楼羊汤一品皇牛 ---人均40 一人一锅适合较讲究的场合,推荐海鲜蘸酱 总体不错,店堂明亮一尊皇牛 ---:一尊感觉一般,形式一样,但个人口味不同 豆捞坊 ---人均40 御憬城市花园二层,环境尚可 同样只有单桌包房,有海鲜鲜滑系列 有公用木质长筷 最近赠送酸梅汤 基围虾 肥牛秦妈 ---人均15 大众消费,环境一般 装修过后价钱有涨煌记皇---人均30类似于一锅大会菜 各种材料用黄酱闷熟,味重 没有很大的桌,在文化 重庆老鸭汤 ---人均25很补的 锅底为一只炖熟的老鸭,加密制酸萝卜 店面很多,新建街有两家,有十二三人大桌,窑上有一家,文化有一家麻辣小龙虾---新建街麻辣人生---新建街小肥羊 ---人均20全国都有 新建有一家,别的忘了 老兵尼特 ---人均10新建街,价格便宜 传统铜锅火锅,较怀旧 草原兴发 ---人均20 普通涮锅类型 二中对面一家,还有一家忘了在啥地儿了重庆小天鹅---人均20御憬城市花园 环境尚可,一般消费 穆斯林 ---立交桥上 穆斯林饭馆 二招对面吧 服务态度很恶劣老坎上 ---安宁附近 “疙瘩羊肉“颐景 ---综合餐饮休闲娱乐项目,适合正式场合 包间散座都有;提供游泳,ktv等娱乐设施 消费弹性化 魏榆饭店 ---榆次老字号,烤鸭经久不衰,算一大特色 适合家人团聚,商务等正式一些的聚会 位于猫儿岭上72行 ---有三桌的大包间 可容纳三四十人的聚会包间,消费中等 推荐特色菜(福寿螺等),地处中心 辣湘园 ---够辣,味道不错,性价比高 推荐特色菜(鱼头等),但地方较小,新建有两家 阿瓦山寨 ---新建街 同上 正太饭店 ---粮店街 荐夜宵,和子饭很有名 各种家乡风味的小吃,经常会人满为患 福隆---校园路 猫儿岭 汇通路 好几家店 口碑不错,举办宴席的圣地浅水湾---榆太路 地处偏远,地方宽敞,宴席胜地 莜面村---有几家店,中都路不错,榆太路没去过 推荐烤羊排,莜面等特色 算粗粮杂粮有益身体健康,性价比稍低 金华苑 ---迎宾路,推荐夜宵,偏港式的 饭菜口味不错,上菜特别慢 东港 ----安宁 稍偏,主打海鲜金唐都 ---新建街。
推荐夜宵,杂七杂八的。
厢根 ---全国都有,几人小聚,聊天,喝下午茶 性价比低,推荐常见食材制成的食物,茶类推荐百香果 消费较弹性 恒基广场一家新的较小,安宁一家较大 上岛 ---全国连锁的,比较新,环境要比厢根好一点 在迎宾路御憬里,三层,包间很多 推荐铁板烧,年轻的大厨对西餐文化有一定研究 有专门的房间可以看到制作流程蓝山---水上乐园旁边,地方比较背 传得很玄乎,但也没什么特别的巴西烤肉 ---自助式,文化新开的,有烤肉也有中式炒菜 加州牛肉面 ---入驻榆次多年,一年不如一年 文化有,新建有,华距有 世友 ----大同桥的店规模较大,名声较老 文化也有,也算夜宵胜地 大朋 ----推荐烤鸡翅,肉筋。
貌似去年开始火爆的 晋华烧烤 ---一直在工人俱乐部附近,推荐腰子。
名声蛮响的 现在应该定点在康乐街上 铁锅闷面---工人俱乐部一家,榆太路一家。
推荐肥肠的,还有稀饭,一定要加很多糖胜哥小厨 ---道中对面,两层,地方不是很大 饭菜很有特色,推荐汤煲,猪蹄,小炒等,餐具一次性消毒性价比还可以,食物清淡营养忠旺酒店 ---大同桥道北街口,早饭有头脑,烧麦大概八点以后就没了,他家的泡菜不错,晚饭有汆羊肉片汤阿毛粥霸 意见:逾家街 榆太路 就是各种粥 自己家也能熬,就看你待要不了,朋友对他的水果粥很赞 大同桥老豆腐---榆次著名早餐品牌 老豆腐,油条,小米饭,丸子汤,馅饼 福镓粥棚---强烈推荐 自助粥 每人两元 有十余个品种 可以不要消毒餐具晋华街面皮 ---榆次面皮届领头羊,越来越贵了 白面的是主打,现在一碗的价格应该是2块 大同桥三面红旗 ---桃花面,排骨,肉勾蛋,河捞等 经济实惠大排挡,名声很响 朋友喜欢它的排骨大同...
山西太原特色美食
太原的基本口味以咸香为主,辣酸为辅。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在山西,太原的面食最为有名,品种多,历史久,制作方法各异,浇头菜码考究。
炒莜面、拉面、猫耳朵、搓鱼儿、莜面烤佬、红面糊糊、肉丝炒剔尖、刀削面、炒疙瘩等应有尽有,一定会让您“面面”尝到。
位于太原市府东街口的食品一条街,是品尝风味小吃的好去处。
位于米市街上的小吃林里,有冒着热气的各式滋补粥、整齐地摆放在柳藤篮中的肉夹馍、肉夹饼等点心,让人眼馋。
早晨,在位于桥头街的清和园饭店你可以尝到地道的“头脑”。
必吃菜:珍珠粥珍珠粥本是寿阳民间普通的小米绿豆稀粥,因味美可口,曾得到清道光皇帝的赞赏。
传说:清道光年间某夏,兵部尚书祁隽藻回乡省亲,特地请道光皇帝起驾到家乡寿阳的方山避暑。
行至方山脚下,天色已晚。
下榻之后,祁隽藻即命人用绿豆、小米熬成稀粥,奉献圣上。
道光帝见这黄澄澄、香气袭人的米粥,指着绿豆问:“这晶莹鲜绿之物,真如珍珠一般,这叫什么粥啊?”祁隽藻见圣上如此欢心,顺口答道:“圣上说的对,此乃寿阳有名的珍珠粥。
”从此,珍珠粥美称传扬开来。
羊杂碎汤是一道街头常见小吃。
在一只大锅中放入羊肝、肺、胃、肠、心、蹄筋等煮得烂熟,然后加入葱、姜、香菜、粉条、豆腐等同煮,熟后盛入碗中,浇上羊肉汤,再放香菜、醋、盐、辣椒等调料即可食用。
该汤香气扑鼻,汤色乳白,热辣鲜美,是冬季常见小吃。
豆沙糕豆沙糕创制于清末,由豌豆、栀子、柿饼制成。
相传当年太平天国义军部队驻扎曲沃时,一些济源籍伤残士兵看到曲沃地肥景美,市井繁荣,便不思故乡,留居曲沃,为谋生而经营起豆沙糕生意。
三倒手硬面馍“三倒手”硬面馍制作工艺复杂,系手工操作,经过3次倒手,使面粉充分发酵,因而达到了层次分明,圆润饱满,入口醇馨,味美香甜的上佳效果。
相传光绪26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皇西逃,行至临晋县城,已饥饿难奈。
适逢谢氏一家“三倒手”馍铺的硬面馍刚出笼,慈禧尝后,连声称赞味道好。
到长安后,仍向往“三倒手”馍,便将之列为贡品享用。
从此,“三倒手”美名远扬。
推荐:在运城市区南环西路个体工商户谢斌祖传“三倒手”。
油糊角油糊角,创制于唐代。
用面粉做成油糊角,里面分别包上鸡蛋、豆腐、粉丝、粉皮、韭菜、芝麻、萝卜等菜馅,然后用油煎炸即可。
来历:据传唐代时有位将军远征,其妻身怀有孕。
将军征战得胜而归,其妻用家乡的特产黍米面,炸成油糊角犒劳丈夫,将军食后赞不绝口。
即日其妻分娩,得一男一女,将军大喜,命军厨做油糊角犒劳三军,以示庆贺。
有趣的是油糊角里分别包上了红豆馅和胡萝卜馅,红豆馅表示生男,胡萝卜馅表示生女。
此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将军,就用做油糊角作为生儿育女的吉祥物。
面麻片代州面麻片,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以片薄、质脆、香甜可口著称。
推荐:代州城有名的商号“聚星瑞”、“兴盛斋”、“富成斋”、“天兴昌”、“巨盛斋”、“福盛魁”等,主营面麻片,并向州外推销,享誉山西。
阳城肉罐肉阳城肉罐肉是驰名三晋美味佳肴。
它是用猪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种作料煎煮而成的,肉味纯正,软烂可口。
同时,阳城肉罐肉不仅制作工艺独特,味纯喷香,而且阳城肉罐还是我国陶瓷工艺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
阳城肉罐,罐似粗瓷,内敷细釉,口颈小、肚儿大,瓯式盖子,盖与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稳、严密。
能够适合煮、炖、焖肉的需要,兼餐具与工艺美术品于一体,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猪血灌肠猪血灌肠是霍州传统名食之一,它创制于清朝中叶,加工精细,风味独特,是誉满三晋之佳品。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西太后与光绪皇帝出逃西安,歇足于霍州,霍州名厨为其制作御宴。
西太后、光绪皇帝与诸大臣对猪血灌肠赞不绝口,故此成为一道传统名吃。
阳泉飘抿曲飘抿曲,亦称小河捞,从明朝开始风行于阳泉。
它是以绿豆掺少量精白面粉和面,经特制抿曲床压制而成。
煮熟后捞入各种调料配制成的汤汁中即可飘起。
它长如挂面,细如毛粉,还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
晋中油糕油糕,是以黄米(即软黍米面)为皮,糖料或枣泥、豆沙等为馅,经油炸制而成的食品。
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美味可口。
晋中一带,油糕的种类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枣糕(亦称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称;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之,故又称年糕、喜糕。
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晋中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
解放前,以榆次城内衙门街的“中兴德”及祁县、太谷一些老字号的油糕最为有名。
榆次灌肠榆次灌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是榆次“三宝”之一。
榆次灌肠分红、白两种。
红灌肠用鲜猪血与面制成;白灌肠不用猪血,故呈灰白色。
工艺:灌肠以荞面制成,入口爽利而筋道,味烈,素淡开胃。
早先,其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用冷水将荞面打成糊状,入锅煮熟,蘸醋、蒜而食,谓之“吃糊糊”...
祁县有什么美食
祁县有焖干肉、油糕、太谷饼、平遥牛肉、榆次灌肠、剔尖。
祁县美食介绍:1、焖干肉主要材料选用香干、猪肉与黄豆,采用焖制手法制作而成,是山西祁县、平遥一带的特色美食,是山西乔家大院八碟之一的招牌菜。
焖干肉焖制时间长达一个小时,肉香和豆干、黄豆的香味融为一体,肉片爽滑,香干弹韧,入口味道鲜香至极2、油糕是陕西关中地区比较常见的一种特色小吃,是使用油炸的一种糕点,呈椭圆形状,馅一般是红糖或者白糖,油糕吃起来既甜又软绵,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属纯天然绿色食品3、太谷饼是山西省传统名吃,因产于太谷县得名。
太谷饼有两大特点:第一是质优价廉。
酥而不硬,软而不皮;香甜兼有,百食不厌。
第二是具有糕点特色。
太谷饼不仅鲜食时香、酥、软、可口,而且即使储存一月以后再食,味道亦不变。
此外,咀嚼时利口、不粘牙,可以说是老幼皆宜
山西旅游景点有什么好吃的美食呢?
山西旅游景点介绍之美食,山西作为一个大省,其特色菜那是相当多:过油肉、火锅、定襄蒸肉、五寨猪黑肉炖粉、羊杂烩、猪血灌肠、左云羊肉饺子(杨千堡)、右玉羊杂等等,数不胜数。
除了特色菜,小吃也是很多:“三倒手”硬面馍、保德碗坨、拨鱼、代县麻片、刀削面、豆腐脑、豆沙糕、繁峙疤饼、高梁面鱼鱼、广灵豆腐干、河曲酸粥、黄糕、碗秃则、擦尖儿、不烂子、焖面、老豆腐、神池麻花、涮羊肉、太谷饼、太后御膳泡泡糕、豌豆面、闻喜煮饼、忻州瓦酥、羊杂粉汤羊杂烩、羊杂碎汤、鼓楼羊杂割、阳城肉罐肉、阳高杏脯、阳泉飘抿曲、应州牛腰、油糊角、油面、油炸馓子、莜面、莜面墩墩、莜面窝窝、榆次灌肠、元宵原平锅魁、珍珠粥、猪血灌肠。
喜欢美食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噢!过油肉过油肉是山西最著名的传统特色菜肴。
相传此菜肴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原是尧都平阳(今临汾)一带官府中的名菜,后来流传于太原民间。
在宋代就已成为市肆上经营的有代表性的品种。
“过油肉”在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都有,而山西过油肉从选料到制作上都与众不同,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除了传统的用精选瘦肉经过上浆、拉油,配天然黑木耳、蘑菇、冬笋炒过,现在还有台蘑过油肉(台蘑,是对产于五台山区蘑菇的简称,是一种营养极高的食用菌,又称“天花菜”。
大烩菜山西大烩菜是农家菜谱的常见小吃。
大烩菜内容较为丰富,汤鲜味厚,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大烩菜这是一道汤菜,有汤有菜,内容丰富,老少皆宜。
山西大烩菜是最普通的家常菜,却成为山西人心里最隆重的美食,是春节餐桌必不可少的火锅菜,源远流长,其原因之一是火锅象征着圆圆满满;原因之二是这道菜更多反映的是山西人的性格,兼容并包,踏实本分,不排外!长山药炒木耳长山药炒木耳是山西有名的健康食品,木耳含有的胶质还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有清洁的作用,山药又是一个很好的健脾的食材,两样都特别的养生。
其中,平遥长山药最为出名,是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历史悠久的著名特产,尤以岳北村一带所产长山药质地优良。
大同烤羊排大同烤羊排是招待宾客的一道佳肴名菜。
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
相传,生活在中国北方广阔大地上的狩猎和游牧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只猎物和整羊进食。
人们逐渐发现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后腿,便经常割下羊后腿烘烤。
单独烘烤羊后腿不但比烤整羊时间快,而且更加味道鲜美,食用方便,于是烤羊腿逐渐代替了烤整羊。
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羊腿烘烤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种配料和调味品,使其集形、色、味、鲜于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
大同铜火锅大同铜火锅是山西传统风味中的高档锅子菜。
每逢寒冬季节,中部及北部地区的大小饭店各式各样的火锅开始应市,无论聚餐还是筵饮都少不得火锅,品质最好,档次最高的锅子菜就当属“什锦火锅”了。
选用火锅也比较讲究,必须是大同产的龙凤火锅,或是一些有富丽堂皇图形的火锅。
大同火锅的历史生产工艺都是比较悠久和高超的。
大同火锅既可防锈消毒,又 使菜肴保持原味。
将精美的工艺晶与色彩缤纷的什锦原料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汤鲜味美,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小酥肉小酥肉是著名的山西十大碗之一,其做法也很有一番讲究,先把选好的精肉切成条块,拌上鸡蛋、淀粉、料酒腌制二十分钟,入油过火后,下锅慢蒸,蒸透备用。
同时,将肉与木耳、豆腐、青菜等佐料按工序搭配组合。
一碗酥肉出锅时,色泽鲜艳、酥而不烂、肥而不腻、香气外溢。
吃起来不仅味美汤鲜,而且营养丰富。
高平十大碗“十大碗”是老家山西高平待人的一碗碗独特的菜,共10道菜:水白肉、铬桃肉、碗子肉、川汤肉、肠子汤、豆腐汤、鸡蛋汤、天河丹、软米饭、扁豆汤。
一碗一个味道,犹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盘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称“汤”,素有“碗汤菜”之说,其做工用料质量味道色彩在我看来不比“大菜”差。
傅山童子鸡傅山生活在明末清初,姓傅名山,字青主。
其人博学大家,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等无所不通。
在饮食方面也是颇有研究,太原著名小吃头脑就是由他发明的,传给了一家饭馆,并为其将饭馆命名为“清和元”,意指去吃清朝和元朝统治者的头脑。
这道傅山童子鸡也是根据傅山当年烹制的古法重新研制的,故此命名为傅山童子鸡。
烧豆腐烧豆腐是晋城市高平的一种特有传统食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传,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括被秦将白起一举打败,40万赵军降卒被白起坑杀。
白起的残暴激起了后世人们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愤。
不料,人们食后颇觉新鲜,别具一番风此菜皮黄肉白,松软筋道,辛辣鲜香,风味别具。
祁县有什么美食
老太原打卤面 在太原,开始新的一天有很多种方式,鲜香四溢的打卤面就是其中一种。
卤一般用肉片、鸡蛋、黄花、木耳、腐竹等食材勾芡制成,味道鲜、咸。
吃饭时只要端着煮好的面条,让大师傅往面条里舀入卤汤汁,加入一点山西老陈醋,就可以敞开腮帮子享用了。
面条吸入嘴里发出呼呼的声音,连汤带面让人吃的酣畅淋漓! 头脑 头脑,又名“八珍汤”,是由黄芪、煨面、莲菜、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配制而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晨起食用效果更好。
它是太原特有的风味早点,是清代学者、医学家傅山为孝敬其母所发明,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来吃头脑,也叫“赶头脑”,所以经营头脑的饭店门前都挂一盏纸灯笼作标志。
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
头脑有益气调元、活血健胃和滋补的功效。
吃货眼中的 大同 去帅府街吃兔头,去广灵吃豆腐干,去浑源吃凉粉,去灵丘吃熏鸡,去阳高吃杏脯,当然还有随处可见的刀削面、羊杂、涮羊肉、黄糕…… 大同刀削面 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刀削面,可称“面食王中王”。
它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
大同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
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
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
刀,一般不使用莱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
浑源凉粉 浑源人爱吃凉粉,不分春夏秋冬,街头上,一年四季都有那么几十家摆凉粉摊的。
吃过浑源凉粉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独特的味道。
浑源凉粉不仅好在凉粉的质量上,更主要是好在调料上。
地道的浑源凉粉的辣椒油是按照独特的配方、加工、研制而成,清而不腻、辣而不涩、朴而奇香、香而纯正! 吃货眼中的 晋中 去榆次吃“三宝”(元宵、灌肠、豆腐脑),去平遥吃牛肉,去太谷吃太谷饼,去祁县吃乔家八碗八碟,去灵石吃谷垒,去左权吃炒面,去寿阳喝珍珠粥,去介休吃贯馅糖… 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久负盛名,起源年代无考,清代时已誉满三晋。
史载清末,慈禧太后途经平遥,享用平遥牛肉后,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故将其定为皇宫贡品。
它软硬均匀,食之绵软可口,咸淡适中,香味醇厚,回味悠长。
太谷饼 太谷饼因产于太谷县得名。
始于清代,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等特点,以其香、酥、绵、软而闻名全国,享有“糕点之王”的美称。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这首歌让太谷饼名誉天下,成为“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吃货眼中的 忻州 去忻州吃瓦酥,去原平吃锅魁,去神池吃月饼,去五台吃台蘑,去定襄吃蒸肉,去河曲喝酸粥,去五寨喝羊杂…… 原平锅魁 因在历史上夺得当地炉食之魁而得名。
原平锅魁是一种烤制的面食,面饼呈黄色,香、甜、酥、脆。
根据包馅与不包馅可以分成空心锅魁和实心锅魁两种。
原平锅魁制作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余年。
神池月饼 神池月饼以其“皮酥馅香、口味浓郁、松软不腻、久存不变”的特色赢得人们喜爱。
据传康熙帝第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行经神池义井屯,恰逢集日,康熙乘兴御游,发现赶集的商贾以香味诱人的月饼为干粮,问:二月缘何有月饼?奏曰:中秋时节,当地百姓用麦粉和神池胡油、水配以食糖、芝麻仁等制作月饼。
贮存于瓷瓮以备时节之需,可存放数年不变味。
吃货眼中的 朔州 羊拐弯吃起来好豪放,右玉的熏鸡味道香,应州牛腰不是牛腰!怀仁的糖干炉还叫闪塌嘴……去朔州,边吃边听故事喽! 羊拐弯 羊拐弯是朔州的一道特色风味,其实就是羊腿关节的那一段。
"羊拐弯"的做法很多,有的用高汤熬,也有烤,但通常是先炸后炖,吃起来有一种蒙古烤全羊的味道,由于是羊腿的关节处,骨头很长,虽然吃起来不太方便,但不妨碍吃货们。
只要是美味,就不要在乎吃的形象了! 应州牛腰 应州牛腰其实是一种面食,起源于清代中期,其色如咖啡,松软甜润。
相传在清代中期,应县城内有个叫于义的饭店掌柜把白面和糖稀和起来,捏成小饼,放入炸麻花的油锅里炸制,捞出一吃,味道甜润,越嚼越香,而且颜色很象煮熟的牛腰,应州牛腰因此得名。
1900年农历8月,应州知府得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住在怀仁城里,特地把牛腰贡给他们品尝,受到好评。
慈禧还真以为是牛腰呢! 吃货眼中的 阳泉 阳泉的漂抿曲特有名,平定的黄瓜干脆生生,酸菜抿圪斗名字好逗,盂县卤土豆味道棒…… 漂抿曲 漂抿曲亦称小河捞,大约从明朝开始风行于阳泉。
它是以绿豆掺少量精白面粉和面,经特制抿曲床压制而成。
煮熟后捞入各种调料配制成的汤汁中即可飘起。
它长如挂面,细如毛粉,清香利口,鲜味扑鼻,富有营养,风味别致,还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
傅山先生曾在《小河捞记》中赞美它的美味。
平定黄瓜干 平定黄瓜干主要产于平定县后沟、河头两村。
以清脆、爽口、香醇味厚、食用方便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清朝被定为进贡皇室的物品,享有“龙筋”之誉。
黄瓜干系选用优质无剌无籽幼瓜制成,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钾盐、氨基酸、糖类等多...
传统晋菜的代表菜有哪些?
山西菜注重火功,技法全面,而以烧、炒、熘、焖、、煨见长。
总的风味特点是:味重香咸、喜食酸醋、油厚色重、软嫩酥烂。
此为晋菜正宗风味十六字块,不可不知。
其中糖醋菜别有风味,因用山西老陈醋烹制,此醋清香柔,无杂味,绵酸而不涩,用以烹菜,味鲜醇正。
山西菜由太原菜、晋南菜、晋北菜和上党菜四路地方风味组成,而以太原菜为主要代表。
太原菜即晋中菜,亦称阳曲菜,汇集寿阳、榆次,祁县、太谷等地的烹调技艺,吸收京、鲁、豫、沪、川等南北各地菜肴烹调之长,兼收并蓄,逐步形成了一套有独特地方风味又有广泛适应性的菜系。
一般可分为“庄菜”和“行菜”两帮。
“庄菜”乃旧时大商号、票号、金店等食用的堂菜,这类店号专聘优秀厨师伺候东家和接待往来客商,有的大庄按年编排食谱,一年内不吃重样饭菜,品种繁多,加工精致,虽近似官府菜,但又带有浓厚的家乡风味。
“行菜”,就是市肆饮食行业经营的饭菜,技法全面,用料广泛,讲究色泽和造型。
代表名菜有:“头脑”、“过油肉”、“糖醋佛手卷“、“山西烧鸭”等。
晋南菜以临汾、运城为代表,该地区生活食俗与陕西中部相近,口味偏重于辣、甜,烹制技法多用熘、炒、氽、烩,代表名菜有:“拔丝葫芦”、“油纳肝”、“糖醋鸡卷”,“醋熘肉片”等。
山西有哪些美食
“天下面食,尽在三晋”,山西面食从远古走向今天,也从黄土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山西面食,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以考证的时间算起,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
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就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数十种的面食,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
到了厨师手里,更被舞弄得花样翻新,让人目不暇接。
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
一般家庭妇女能做几十种,到了厨师手里,更是花样翻新,达到一面多样、一面百味的境界。
刀削面剔尖这是山西人食谱中的精品,有白面剔尖、高粱面剔尖、杂粮面剔尖等等。
白面剔尖要在特制的铁板( 俗称“剔面板子”)上用特制的筷子来剔。
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间圆、两头尖形状,有的用特殊技巧还可剔出宽于铁板2~3倍的长剔尖来。
技艺在于面条离铁板的一瞬间,用筷头顺势将面拉长,用筷尾快速拨离铁板。
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擦面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擦子上,从擦子漏下掉入开水锅里煮熟,配上各种浇头、打卤食用,这种面食易咀嚼、好消化,适于老年及牙齿不良的人食用。
揪片面和好后,擀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宽的条,用手一片一片揪入开水锅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食用。
这种面食做法简单,吃着筋滑。
河漏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河漏床,迫使面从下方均匀的孔内下到锅里。
待面压到一定长度,用刀从下方把面条截断,煮熟配浇头或打卤食用。
拨鱼把和的很软的面放在一个带把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铁制筷子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拨入锅内,如小鱼在水里跳跃。
这种面柔软绵滑,易于消化,配上荤素浇头或打卤即可食用。
猫耳朵外形酷似猫的耳朵,小巧玲珑,吃起来有韧性,利口。
做法是用白面、莜面或高粱面等和好,把面擀成面片。
切成小方块,用拇指按推成薄片,自然卷成猫耳朵状,如果配以羊肉佐料,味道就更美了。
莜面栲栳栳用营养价值极高的莜面做成的,将面揉精,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竖立在笼中蒸熟即成。
头脑头脑是太原市特有的一种名早点,为汤状食品。
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条长山药。
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
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
具有滋补、活血功能。
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
灌肠是武乡的夏令小吃,它是用荞麦面制成的,营养丰富,性味甘平,有清热解毒之功能。
《本草纲目》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
”特点是色棕明亮,爽口不腻,去火充饥。
因此,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最常见的食品之一。
疤饼在晋中、晋南等地有—个古老的风俗,孩子做满月,外婆家或亲朋好友总是提一包酥脆的“疤饼”前去祝贺。
这种松脆酥香的疤饼,又叫石子饼,用油和面,将碾薄的面饼放在炉中已经加热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得名。
其中繁峙疤饼最为有名。
碗托又名灌肠,是山西的又一风味小吃。
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
吃时用刀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
在晋西北保德、河曲、偏关及代县街头,随处可见卖碗托的摊点。
平遥、榆次、太原一带以白面碗托热炒居多,俗叫“炒灌肠”。
荞面河捞用温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捞床压并入开水锅中,捞入兑好的盐醋汤水中,浇上羊肉臊子,加点陈醋,香味十分奇特。
豆腐脑又叫老豆腐,系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湿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加豆腐脑适量,葱盐椒调味。
其色泽金红透亮,质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带丝、韭菜沫、胡椒粉,淋点芝麻香油,同时泡食饼馍是山西人喜爱的早餐。
山西有什么特色小吃?
山西因气候、土壤结构、生活条件,和土特产品不同,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地方风味小吃。
并且一个小吃成为一个地方形象的代指。
现在这些独特的风味小吃,已日渐从家庭餐桌走向集市摊点。
在晋中、晋南等地有一古老的风俗,孩子做满月,外婆家或亲朋好友总是提一包崩脆的“疤饼”前去祝贺。
这种松脆酥香的疤饼,食用方便,易于消化,产妇吃后既多产乳汁,又增加食量,滋补身体。
这种疤饼,又叫石子饼,用油和面,将碾薄的面饼放在炉鏊中已经加热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得名。
其中繁峙疤饼最为有名。
碗托:又名灌肠,是山西的又一风味小吃。
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蒸制而成。
食时或以刀切,或以挠爪,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利滑爽口、味美异常。
在晋西北保德、河曲、偏关及代县街头,随处可见卖碗托的摊点。
晋中平遥、榆次、太原一带以白面碗托热炒居多,俗叫“炒灌肠”。
荞面河捞:荞面用温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捞床压入开水锅中,捞入兑好的盐醋汤水中,浇上羊肉臊子,加点陈醋,香味奇特,远近闻名。
鸡蛋醪槽:是流行于晋南、太原一带的风味小吃。
以红米为原料,大火蒸熟,冷水冲好,搓开米粒,按不同季节不同用量,放入醪糟曲搅拌均匀,入缸封口,发酵即成。
喝时加水和白糖,烧开打进鸡蛋,黄白相间,酸甜清香,具有健胃、助消化、润肺、活血等医疗功能。
羊肉泡馍:流行运城一带,以鲜美的羊肉汤泡食白面饼子馍头,加入辣椒陈醋而成。
太谷饼:继承我国传统饼食——“胡饼”的制作技巧,选料精细,工艺独到。
以配料、拌面、揉扎、制饼坯、粘芝麻、烘烤等工序精制而成,甜而不腻,软而不皮,香甜湿润,为旅行、探病的绝好佳肴。
晋阳一窝酥:以做工精细、色泽金黄、丝多香脆为特点。
它把抻面技艺和烘烤技艺结合起来,颇受消费者欢迎。
闻喜煮饼:是一种包馅食品,为山西八大名点之一,有“国式糕点”之称。
用白面、蜂蜜、小磨香油、柿子糖锡、红白糖等为原料,经过制馅包皮、油炸,放入糖饧、蜜、糖制成的糖汁中浸泡,最后再沾一层芝麻而成。
用手掰开时,可拉丝二、五寸不断,吃起来酥沙香甜,且越嚼越香。
贮放百日不变质。
临猗酱玉瓜:玉瓜又称王瓜,挑选一公斤左右的玉瓜剖切,去籽漂洗,加盐腌制,最后加面酱、上调料按时翻晒,半年后才能制成。
临猗酱玉瓜外呈褐色,色泽光亮、香味浓郁。
入口咸中带甜、清脆爽口,曾在1914年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是佐餐和馈赠亲人的佳品。
平遥牛肉:它以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浓香嫩美的口感、鲜红细密的色泽等特点而负盛名。
过油肉:进了山西人开的饭店,上了山西人的饭桌,过油肉是必备的一道菜,它因选料精、刀工细、配料鲜,制作快、口感酥、味道浓、营养价值高而倍受欢迎。
选猪的里脊肉或元宝肉为主料,精切成铜钱厚的肉片,加蛋黄、黄粉、精盐、料酒等抓匀,放入油锅中打散滑熟,加木耳、玉兰片、葱白、菠菜等辅料,烹炒而成,色泽金黄。
炖羊肉:以晋西北岢岚、神池、五寨一带最为有名。
酥烂香浓、肥而不腻,是冬天的佳肴。
羊杂碎:将羊肉漂洗干净炖烂切碎,配汤下锅,再加入莜面鱼鱼、粉丝、白菜等佐以辣油陈醋等调味品,独具风味。
高平烧豆腐:相传它源于战国时火烧白起的故事。
它外焦里嫩、蒜香扑鼻、金黄诱人。
油茶:用米面、莜面炒熟,加荆芥五香调料,入锅熬成浅咖啡色糊状,加入葱花、板油渣、五香豆,食之香暖入味,是天寒时的方便饮食,全省普遍食用,以吉县油茶最有名。
凉粉:是分布最广的消夏小吃,多用豆粉和山药粉制作。
或摊薄成卷、或装盆成托,用挠勺扒条、加盐醋、蒜蓉、芥末食用,辛香入肺,清凉气爽。
老豆腐:色白而嫩。
是太原一带极流行的早点小吃。
猫耳朵:又叫抿圪斗。
无论荞面、白面、莜面、玉米面、高粱面都可以制作。
揪一小块面剂放手掌上用拇指一捻,一推而成一猫耳朵状,煮熟浇上卤汁,便可食用。
有的地方把白面碾薄切成小丁,用筷子头一拧一转成一个个小猫耳朵状,更是叫绝。
梢梅:以其顶口捏花如梅而得名。
皮要碾得精薄,馅要香浓,捏得下如银瓶,口如梅花,蒸熟后便可食用。
子推蒸讲:俗称蒸饼。
相传是寒食节为纪念晋大夫介子推而流传下来的饼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发酵后的精粉面团中加入猪扳油、香油、葱花、调料面,上笼蒸熟而成。
此外,还有“头脑”等,各地都有独特的风味小吃。
田间野菜乡村中的食品虽以种植、养殖为主,也常常采集一些野生植物的花、茎、叶、果及菌类作为主粮的补充和调剂。
春季,植物新芽吐放,鲜嫩的柳叶、杨叶采回家,泡去苦味,煮渍后加调味可为小菜;榆钱嫩黄,采回摘洗干净,加面粉,俗称“傀儡”。
槐花、苜宿花也同样可照此食用。
过去农村人人都有挑菜的铁铲和菜篮子,春天一到,便到田野中挖野菜。
回来摘洗干净、或做蒸饺馅,或是当菜肴调味,象甜苣莱、苦苣菜、灰灰菜等,用开水焯过,泡去苦味,加葱花蒜泥调成小菜,淡苦浓辣,别具风味。
过去在粮食不够吃时,近河的老乡们到河滩去挖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