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丸(推荐永和鱼丸,老店,味道不错)
2、太平燕(肉燕)(推荐同利肉燕,也是老店,本人经常去吃)
3、锅边(这要看个人口味,有许多不同的锅边店)
4、芋泥
5、海蛎饼
6、线面
满意请采纳,不足之处多多包容,可追问,谢谢
福州年夜饭吃什么?
老福州人的眼里,年夜饭上,一冷盘、二白灼、三热炒、四点心、五热汤…一道都不能少。
所以团圆饭里到底有哪些是福州人每年必吃的呢?01血酣蘸酱这应该是年夜饭里最经典的开胃前菜了!超新鲜的血酣在滚水里抄一遍就可以出锅了。
红润的色泽、弹嫩的酣肉配上一叠飘香蒜头酱,吃不能停的快感从前菜就开始了!02芥菜粥芥菜粥是年夜饭里一定要有,最好放在头道吃。
以前一直不懂为什么要这样,直到后来老人家说,这跟福州流传的一个典故有关。
古时候,福州有一对穷夫妻,丈夫是个屡考不中的穷书生。
一年除夕,他们家只有一把芥菜可以做年夜饭。
妻子就用芥菜煮粥,撒上一些便宜的虾米、蟹米和鱼米。
吃饭时,夫妻互相谦让,丈夫说“你吃蟹,我吃鱼”,妻子说“你吃鱼,我吃虾”。
邻居们听了,以为他们家很富有,年夜饭都是山珍海味,就传开了。
第二年,书生中了状元,他们果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于是后人认为年夜饭吃芥菜粥很吉利,来年可能会发财。
如今,福州不少商户坚持年夜饭以芥菜粥为主,除了求财运,还有忆苦思甜之意。
03香油元宝虾香油元宝虾又叫香油九节虾,是福建、广东一带的特产。
虽然九节虾做法很多,但福州人最爱的还是白灼,因为这样最原汁原味最鲜美。
而且九节虾有事事顺利、节节高升之意,所以逢年过节餐桌上总少不了这道菜。
04红鲟蒸粉丝福州当地有俗语称“红鲟桂圆汤,营养胜人参”,所以红鲟素来是酒宴中的上品。
不仅过年少不了红鲟蒸粉丝这道经典菜,就连平日,爱吃海鲜的福州人,也会买来在家里过嘴瘾呢~05炸糟鳗“糟”全称是“红酒糟”,是福州传统美食特有的佐料。
以它为佐料而烹煮出来的菜肴,富有福州的地方特色和特殊的荤味,所以每年过年,最典型的炸糟鳗怎么能少。
06蟹炒白粿作为年夜饭上一道常见的主食,q弹有营养的白果加上福州人爱吃的螃蟹,鲜味足,口感也刚好,再加上花菜一起翻炒,是不可错过的味美养生的菜式哦~07荔枝肉荔枝肉是福州传统名菜,已有二三百年历史。
正宗的荔枝肉不但形似荔枝,其酸酸甜甜的口感也有模仿荔枝之意。
在福州人的饭桌上,不止过年少不了它,如果平常想吃,在餐馆里也是能吃到的,因为它的粉丝是在太多了~08炖鸡虽然很多地方过年都要有鸡,但是按照老福州的习俗,过年是吃鸡不吃鸭的。
福州话里“鸡”谐音“羁”,有一种将全家聚在一起的意思。
更有民间传说,鸭子曾经救过本土女神陈靖姑,是有灵性的动物,所以过年不能宰杀。
09全鱼 米饭福州年夜饭的饭桌上,不仅要有鱼还要余鱼留饭。
因为除夕吃大宴,全鱼除了取年年有余之意外,在福州人口中,那个米饭叫“隔年饭”。
隔年饭以木制蒸饭甑装盛,要等到正月初一才能吃的,为的是年年有余的好彩头。
10十全十美太平燕每次看别人端着一大个盆子,就知道一定是这道太平燕了。
太平燕福州话“蛋”叫“卵”,“鸭卵”音谐“牙乱”,取“压”了“乱”就会平安之意,故称“太平燕”,又称“太平宴”。
吃了以后也是祈求来年顺利哦~11年糕福州人很重视年糕,在除夕吃团圆饭前,祭祖时都要将年糕摆上。
福州年糕分为四类:一是红年糕;二是白年糕;三是萝卜丝年糕(咸的);四是芋头丝年糕(槟榔芋头丝揉进红年糕)。
年糕谐音“年高”,有发财、步步高、甜蜜的意义,寓意新的一年圆满甜美的生活。
年糕一般是头几道菜就会上的呢~12春卷春卷俗称春饼。
福州人春节期间常食用,跟北方过节包饺子一样普遍。
而春卷,也是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相传宋朝年间,福州有个书生,为了应试常忘了吃饭。
他的妻子就想了个办法:把米磨制成薄饼,以菜肉为馅,包成卷筒形,做成了一种既当饭又当菜的小吃。
后来,这个书生赴京赶考,中得头名状元。
从此,福州春卷名声大振,后来竟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进贡的上等礼品,被定名为春卷。
13八宝芋泥有年糕做甜点开场,那么就一定有芋泥在最后压轴。
芋泥作为闽菜之一,向来是一家老小最爱的甜品了~当然,关于芋泥的故事,其实也是家喻户晓的。
据说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英、德、美、俄等国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企图让林则徐在吃冰淇淋时出洋相。
事后,林则徐也备宴回请,几道凉菜过后,端上来芋泥。
芋泥乍看犹如凉菜,其实是很烫的。
外国人不知道,舀起来就吃,结果被烫得唔唔直叫。
一顿年夜饭原来要吃这么多,真是每逢佳节胖三斤啊。
不过老福州有一个说法你可千万不能不知道噢,那就是福州人的年夜饭不吃蒜和海蛎。
因为在福州话里蒜和海蛎的发音与孙和弟一样,为避免爷爷奶奶吃孙,哥哥吃弟,所以蒜和海蛎在老福州年夜饭中不可以单独上桌。
福州最出名的美食是什么
福州的名菜有佛跳墙、荔枝肉、醉排骨、八宝书包鱼、鸡茸鱼唇、琵琶虾、荷包鱼翅等。
吃佛跳墙及其它传统名菜得去聚春园。
传统特色小吃有:鱼丸、芋泥、锅边糊,芋果、九层果、光饼、肉松、葱肉饼、燕皮、线面、春卷。
在“味中味”小吃店,可以品尝到福州的各种传统名点。
但福州街头最多的小吃店为沙县小吃,沙县是福建的一个地名,沙县小吃就是由该地方的人带来的,主要经营拌面、炖罐、鱼丸、馄饨以及各种卤味。
这种小吃店门面很小,却是福州旅游不可不去品尝的好地方。
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面筋、豆腐皮、豆腐筋、冬笋、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为原料,加工巧妙,烹制有方,味道很不错。
福州许多寺庙、莱馆都经营素菜,以鼓山涌泉寺素菜最为著名。
名素菜有:“南海金莲”、“半月沉江”、“石鼓三鲜”、“涌泉三丝”等30多种。
葱肉饼 葱肉饼,福州传统风味小吃。
以面粉为主料,以猪肥膘肉、葱花、生芝麻为辅料制成的一种烤炉酥饼。
做法是:把面粉揉成饼皮,肥膘肉丁用白酱油、味精、精盐、五香粉或椒盐、胡椒粉等佐料腌醉做成馅料,包馅时塞进大把葱花,饼面上撒入生芝麻,贴炉烘熟。
福州传统风味小吃中还有一种叫虾干肉饼,制法与葱肉饼相似,形状大小与光饼相同,加虾干碎、肉丁、椒盐等为馅,贴炉烤制而成,香酥可口,已有三四百年历史。
光饼 光饼是用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的饼类食物,直径约6厘米,中间带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是福州人所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之一。
光饼还有另一种类型,即改盐为糖,形状也比咸饼大一倍,被称为“征东饼”。
但无论“光饼”还是“征东”饼,其名均与戚继光入闽抗倭的传说有关。
光饼深受福州人的喜爱。
古代文人喜吃光饼,那些进京赶考的举子路过福州时,都要买许多光饼用作途中干粮,久而久之,吃了多少光饼就成了衡量举子们用功程度的代名词。
现在的福州人吃光饼,更有诸多花样。
有将炒干的海苔菜夹在饼中再加上酸辣佐料的苔菜饼,有将芥菜心夹在饼里的辣菜饼,还有将米粉肉夹在饼里的夹肉饼等等。
以前光饼属于街头小吃,不登大雅之堂,如今福州人宴桌也摆上了光饼。
福州人在请远方客人品尝光饼时,都要自豪地给客人介绍光饼的传说。
蛎饼 福州传统的风味小吃,是用大米和黄豆粉将海蛎肉、猪瘦肉、芹菜馅包起来炸制而成。
成品为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香,馅鲜美,味荤。
福州人大多把蛎饼做下粥小菜,若与鼎边糊同吃则味道更好。
大街小巷的小食摊上均有这种点心。
红糟醉香鸡 红糟醉香鸡,为福州传统名菜。
制法是将精选的白嫩田鸡下水锅用微火(水不得沸)煮透捞起、放凉后,切块腌制。
醉汁制法是将味精、精盐、红糟、五香粉、绍酒、白糖、鸡汤混合搅匀而成。
此菜色泽红润透白,软嫩醇香,甜酸爽口,荤厚鲜美。
佛跳墙 福州传统名菜,迄今有100多年历史,为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研创。
该菜集多种山珍海味,是以鱼翅、海参、鸡、蹄筋、干贝、香菇、鲍鱼等20多种原料煨制而成,烹制程序严格,营养价值高,醇香浓郁,荤而不腻。
聚春园菜馆的佛跳墙最为有名,但此菜价格较高,一般单人份每盅要300元。
附:佛跳墙的来历 据说当年几位秀才来到聚春园吟诗作赋,老板郑春发送上了一坛亲自做的拿手好菜,坛盖揭开,满堂荤香,秀才们无不拍手称奇,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此菜因而得名。
鸡茸鱼唇 鸡茸鱼唇是福州传统名菜,以海产中的珍品鱼唇去腥后加绍兴酒腌醉,用刀背将鸡脯肉剁为茸状,烧成鸡茸汤,放入鱼唇烘烩,撒上火腿末即成。
此菜色泽雪白,鱼唇软糯,富有胶质,鸡茸香醇,味鲜爽口,是高级宴席中必备的大菜。
荔枝肉 福州传统名菜,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是以猪瘦肉仿荔枝形烧制而成,将猪瘦肉块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块。
因剞的深度、宽度均匀恰当,炸后卷缩成荔枝形,佐以番茄酱、香醋、白糖、酱油等调料即成。
此菜一般的饭馆里都能吃到。
春卷 春卷,又名春饼、薄饼,是福州民间流行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
据说宋时福州有个书生,为了温书应试,整天埋头攻读,常常废寝忘食。
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劝他也没用,就想了个办法:把米磨制成薄饼,以菜肉为馅,包成卷筒形,既当饭,又当菜。
这种小吃后来定名为春卷,并逐渐流行于城乡各地。
福州人春节期间常食用,跟北方过节包饺子一样普遍。
蔡襄曾写诗赞说:“春盘食菜思三九”。
现在春卷皮已改用面粉,馅一般用豆芽、韭菜、豆腐干,有的还放上肉丝、笋丝、葱花等,较高级的春卷则用鸡丝或海蛎,虾仁、冬菇、韭黄等制作而成。
春卷用微火油炸至金黄色,外酥内燃,又称为“炸春”。
七星鱼丸 七星鱼丸是一种包心丸子,起源于清初。
因煮熟后浮在汤面,浮沉不一,如同星斗摇摆在太空之中,故名“七星鱼丸”。
将鳗鱼、鲨鱼或淡水鱼剁茸,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而制成。
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
在一般的小吃店里均能吃到这种食品。
福建的福州有什么特色?
福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青水秀、风光绮丽,名山、名寺、名园、名居繁多,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风貌。
目前,福州拥有平潭海坛、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全市著名的历史古迹有150多处。
其中,林则徐墓、华林寺、乌塔、鼓山摩崖石刻、马江海战纪念馆、马尾船政遗址、福清弥勒岩、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罗源陈太尉宫等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誉为“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华林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琊王德政碑”、被称为书法艺术瑰宝的李阳冰乌山摩崖石刻、记载明代郑和航海史料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被誉为中国金石史上奇迹的雪峰寺“树腹碑”等也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
福州闽江、乌龙江穿城而过,河汊纵横,湖塘相连,独具江南水城的神韵。
现有各类园林37座,市区内河42条,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一幅清秀迷人的画卷。
近年来,我市新建了闽江公园、金山公园、船政文化主题公园等10多个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公园,建成西湖及周边、闽江两岸灯光夜景工程,改造了晋安河公园等一批公园景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宜居、休闲的良好环境。
福州也是全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温泉分布广、埋藏浅、流量大、水温高、水质好,有着“浴在福州”的美誉。
“王凤朝阳生丽水,九龙经脉出金汤”,正是对福州温泉的生动写照。
【人文古迹】西禅寺 文儒坊 先薯亭 安民巷 吉庇巷 郎官巷 廨院 法堂 严复墓 状元峰 黄巷 听水斋 大雄宝殿 香积厨 光禄坊 涌泉寺山门 地藏寺 宫巷 杨桥巷 万象亭 钟楼、鼓楼 圣箭堂 王审知墓 万福寺 福州九仙观 凤山寺 福州藏经殿 昙石山遗址 琉球墓园和琉球馆 鼓山涌泉寺 瑞云塔 芹壁村【自然风光】青云山 石竹山 天门山峡谷 百漈沟 琅岐岛 姬岩 鼓山 五虎礁 罗汉泉 金刚腿 龙头泉 半洋石帆 醉石 福州森林公园 望龙台公园 绝顶峰 海坛风景名胜区 三十六脚湖 青龙瀑布 石牌洋景区 龙凤头(龙王头)海滨浴场 黄檗山 赤壁 晦翁岩 弥勒岩 董奉山 乌山 于山 长泰国家森林公园 皇帝洞 三叠井森林公园 景色优美高档的有闽菜系的满汉全席、鱼翅席、 海参席、燕窝席、鱼唇席、佛跳墙等;其中最享盛名、誉满中外的是“佛跳墙”,被列 为闽菜谱的“首席菜”。
春节传统美食
腊八粥 “腊八节”。
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喝腊八粥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
腊,在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
“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
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
南北朝时,农历十二月初八才被正式固定为“腊八节”,在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月初八这天,中国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人们喜食。
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
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们便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年糕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
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
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
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饺子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
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
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
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元宵 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
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
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
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
”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
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
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
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元宵用面除江米面外,还有粘高梁面、黄米面等。
馅则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锦、豆沙、枣泥等。
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黄豆的“百子汤元”,还有实心圆子和薄皮的“碌皮汤园”。
春饼 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
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
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
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
吃春饼的食俗也影响了兄弟民族。
如耶律楚律随成吉思汗征西域时就曾命厨师作春盘,并作诗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
本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
匀和豌豆揉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
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梁”。
春饼发展到今天,形制随地而异,食用时间也因地而别。
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
福州有啥子比较好吃的小吃福州有啥子好吃价钱又合适的小吃啊~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
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
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
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
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
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
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
“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
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
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 道菜。
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
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
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
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
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
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
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
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
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吃饺子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
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福建人过春节时干什么?
《福建人春节习俗习惯》 春节古称“元旦”,指新的一年开始。
又叫“年节”,俗称 《福建人春节习俗习惯》《放眼天下》 关于《放眼天下》的文章《福建人春节习俗习惯》正文开始>> 春节古称“元旦”,指新的一年开始。
又叫“年节”,俗称“年”。
春节是福建省各族人民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从时间上说,春节的核心是正月初一。
民间活动主要是开正、祭祀、拜年、游乐等。
1.开 正 指除夕午夜后子时到卯时之间,择一良辰,开启大门,同时焚香点烛,燃放鞭炮,既表示新的一年开始,也祈求吉利和顺。
“开正”的时间依该年天干地支推算,一般人家均依历书上的记载行事。
“开正”之时,天未破晓,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香烟缭绕,鞭炮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一时间热闹非凡。
“开正”,在龙海,叫“开春”;在古田,叫“开年”;在沙县,叫“接年”;而南平、邵武、顺昌、光泽、连城、长汀、清流等地则称之为“开门”或“开大门”。
“开正”的仪式全省各地大同小异。
在厦门,“元旦焚香纸、放爆竹、开门即闭”①。
在将乐的农村,倘若是多户人家共住一座房屋的,那么开大门者必须是一位德高望重、子孙满堂的长者,希望他能在新的一年中给大家带来吉祥与福祉。
宁化的一些农村,在开大门之前先放鞭炮,走遍屋内的各个房间,然后才开门。
在武平,开门时全家人应在场,如有外人,不得参加;开门后即按“春牛图”所示的财神方位叩头。
在邵武,若有人无意中被“开正”的鞭炮击伤出血,叫“血彩”,据说是极好兆头,这年能发大财。
现在,选择“开正”时辰的做法基本上没有了,一般在除夕零点新旧年之交时大放鞭炮、焰火,喜迎新岁。
近几年来,电视机普及,全省城乡的大多人家都围坐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零点时,当电视中新年钟声响起,人们不约而同点鞭炮、放焰火,其盛况绝非昔日“开正”可比。
这一新习俗在城镇尤盛,以致于公安部门通告市民,限制焰火爆竹施放地点,规劝居民注意防火安全。
本省的大城市则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代之以录有鞭炮响声的录音带。
2.祀 神 祀神在“开正”之后,是旧时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式。
祀神主要包括祭祀天地、家神及祖先。
祭祀之前,在厅堂的长案上事先摆好供品。
各地的供品有所不同,一般是酒、果品(多为柑或桔)、年糕、净茶、牲醴以及插着红纸花的“岁饭”、鲜花。
有的地方则纯为素斋,“设斋果、茶、酒、岁饭拜天”②。
永春还供有圆子汤,漳州还有红糖煮线面,同安还有金针菜、龙眼干等。
泉州的许多人家把正月初九的“天公诞”移至“开正”后祭祀,供品就更讲究了,备的是三牲、五果、六斋。
祀神时,由家中长者主持,全家穿戴一新,先祭拜天地神明,焚香点烛,烧金纸,祈求新的一年中合家平安、万事如意,多福多寿,即所谓“礼神祈年”。
次则依长幼次第祭拜祖先。
在罗源,“元旦设香案当天叩拜,谓之‘启寅’。
”③也有些地方祭祀活动选在其他时间进行。
在厦门,是初一中午祭祖。
也有些地方祭祀活动选在其他时间进行。
在厦门,是初一中午祭祖。
在连城,拜祖先称“拜图”,初一早上由族长率本族子孙在祖庙进行。
在大田,民间有初一早起喝姜茶(即糖开水中放生姜、米花)的习俗,这时应敬一杯姜茶于祖宗神位前,祭祀则在早饭之后到祖祠中进行。
祀神之后,供品多放置一天才撤,有的要保留到初五。
其中果品如红桔,要放到正月十五元霄节。
在福安,厅堂长案上的香火要持续三天不断。
在龙海,龙江上的渔户,春节时都买连根带叶的大捆甘蔗,用红丝布绑在船桅杆上,祈求新年日子节节甜。
甘蔗要等过了初三方可取下食用,否则据说会坏了兆头。
现在,祀神仪式多不流行,但尚有人家设供果、点香烛,虽不无祀先之意,但也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3.拜 年 拜年又称“拜正”、“贺正”、“贺春”,是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拜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在自己家中,在祀神祖先之后,晚辈依次向长辈拜年。
旧志中的“少长序拜”④、“卑幼以次拜其尊长”⑤即属此类。
旧时要行跪拜礼,后逐渐改为作揖鞠躬,流传至今虽有鞠躬行礼者,但大多只说些“拜年”、“长寿”之类的话。
长辈在接受小辈的拜年之后,要赏给红包(即压岁钱,有的压岁钱在除夕夜给。
)或红桔等。
现在拜年的时间也有变化,由于城镇中儿女很多是与父母分居,因此一般在初一早上带小孩回来给父母拜年。
第二种类型是以宗族为单位,在祠堂祖庙中拜年,类似于现在的“团拜”。
据(民国)《连江县志》“礼俗”(卷19)记载:人们在拜完神、祖先后,“随入祖庙,合族序拜,以侧柏叶插桔,人领一二枚,取百事吉之义。
”凡在祖庙中祭祀祖先的,祀毕均有宗族拜年之俗。
现在这一类拜年已不时兴。
第三种类型是亲朋好友、邻里故旧之间的拜年。
(光绪)《漳州府志》“民风”(卷38)记载:“元日祭毕,无贵贱御新衣,诣亲贺岁。
主人出辛盘共款,行人相望于道,五日乃止”。
龙海、南靖等地旧志也有相同的记载。
这是给亲戚拜年。
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新年发财,主人也以作揖回贺。
福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