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面以山西为鲜。
希望能帮到你
写一首诗夸夸山西工业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搜索“微诗词”后关注,可以求藏头表白诗、打油诗、爱情诗、祝福诗等等。
作为自然美的代名词,蓝天白云是诗,山水田园是诗,海上明月是诗,大漠孤烟是诗,东南西北是诗,春夏秋冬是诗,天籁是诗,人体也是诗……作为艺术美的代名词,旋律是诗,色彩是诗,线条是诗,结构是诗,雄浑激越是诗,轻灵优雅是诗,壮丽崇高是诗,恬静闲适也是诗……作为人生美的代名词,青春是诗,爱情是诗,事业是诗,理想是诗,天真是诗,智慧是诗,守望是诗,淡泊是诗,入世出世皆可为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诗来形容:诗一般的风景,诗一般的国度,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年华,诗一般的时代......
山西风味小吃哪里可以学 爱问知识人
“天下面食,尽在三晋”,山西面食从远古走向今天,也从黄土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山西面食,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以考证的时间算起,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
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就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数十种的面食,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
到了厨师手里,更被舞弄得花样翻新,让人目不暇接。
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
一般家庭妇女能做几十种,到了厨师手里,更是花样翻新,达到一面多样、一面百味的境界。
刀削面剔尖这是山西人食谱中的精品,有白面剔尖、高粱面剔尖、杂粮面剔尖等等。
白面剔尖要在特制的铁板( 俗称“剔面板子”)上用特制的筷子来剔。
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间圆、两头尖形状,有的用特殊技巧还可剔出宽于铁板2~3倍的长剔尖来。
技艺在于面条离铁板的一瞬间,用筷头顺势将面拉长,用筷尾快速拨离铁板。
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擦面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擦子上,从擦子漏下掉入开水锅里煮熟,配上各种浇头、打卤食用,这种面食易咀嚼、好消化,适于老年及牙齿不良的人食用。
揪片面和好后,擀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宽的条,用手一片一片揪入开水锅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食用。
这种面食做法简单,吃着筋滑。
河漏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河漏床,迫使面从下方均匀的孔内下到锅里。
待面压到一定长度,用刀从下方把面条截断,煮熟配浇头或打卤食用。
拨鱼把和的很软的面放在一个带把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铁制筷子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拨入锅内,如小鱼在水里跳跃。
这种面柔软绵滑,易于消化,配上荤素浇头或打卤即可食用。
猫耳朵外形酷似猫的耳朵,小巧玲珑,吃起来有韧性,利口。
做法是用白面、莜面或高粱面等和好,把面擀成面片。
切成小方块,用拇指按推成薄片,自然卷成猫耳朵状,如果配以羊肉佐料,味道就更美了。
莜面栲栳栳用营养价值极高的莜面做成的,将面揉精,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竖立在笼中蒸熟即成。
头脑头脑是太原市特有的一种名早点,为汤状食品。
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条长山药。
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
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
具有滋补、活血功能。
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
灌肠是武乡的夏令小吃,它是用荞麦面制成的,营养丰富,性味甘平,有清热解毒之功能。
《本草纲目》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
”特点是色棕明亮,爽口不腻,去火充饥。
因此,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最常见的食品之一。
疤饼在晋中、晋南等地有—个古老的风俗,孩子做满月,外婆家或亲朋好友总是提一包酥脆的“疤饼”前去祝贺。
这种松脆酥香的疤饼,又叫石子饼,用油和面,将碾薄的面饼放在炉中已经加热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得名。
其中繁峙疤饼最为有名。
碗托又名灌肠,是山西的又一风味小吃。
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
吃时用刀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
在晋西北保德、河曲、偏关及代县街头,随处可见卖碗托的摊点。
平遥、榆次、太原一带以白面碗托热炒居多,俗叫“炒灌肠”。
荞面河捞用温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捞床压并入开水锅中,捞入兑好的盐醋汤水中,浇上羊肉臊子,加点陈醋,香味十分奇特。
豆腐脑又叫老豆腐,系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湿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加豆腐脑适量,葱盐椒调味。
其色泽金红透亮,质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带丝、韭菜沫、胡椒粉,淋点芝麻香油,同时泡食饼馍是山西人喜爱的早餐。
山西最常见的3种平价美食,你吃过几种
牛肉丸子面在临汾就不能不说牛肉丸子面。
在临汾的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牛肉丸子面了,门面都不大,属于平价小吃。
烧大葱烧大葱是山西省晋城市的一道汉族传统名菜,以大葱为主料烹制菜肴,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
吃来决无葱的异味,是冬季时令理想的肴馔大同油炸糕大同油炸糕,是山西大同地区汉族糕类美食。
大同、雁北一带盛产黍子,胡麻油产量也很高,所以,炸油糕是大同雁北一带群众非常喜爱的传统食品。
...
夸一夸山西广播电视报
五寨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忻州西部,介于东经111°28′--112°北纬38°44′--39°17′之间,南北长81.5公里,东西宽19公里,总面积1347平方公里。
东、东北与神池县紧邻,南、东南与宁武接壤,西、西南与岢岚县交界,北、西北与偏关、河曲县相接。
辖3镇15乡,即:城关镇、三岔镇、小河头镇,前所乡、李家坪乡、梁家坪乡、黄土坡乡、经堂寺乡、胡会乡、新寨乡、东秀庄乡、白草庄乡、杏岭子乡、下鹿角乡、刘台乡、韩家楼乡、李庄乡,共有257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
全县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1万人,男性5.6万人,女性4.7万人。
县政府驻城关镇。
五寨县历史悠久,战国时为赵国北边地。
秦时属雁门郡地。
西汉为雁门郡娄烦地。
东汉为武州南境。
三国时为魏之新兴郡地。
西晋仍为新兴郡地。
北魏时为肆州秀容梁郡岢岚县地。
隋为马邑郡神武县。
唐朝属河东道朔州。
五代后汉属岢岚军。
宋时为岚州岚谷县,置宁远寨,隶属岢岚军。
辽重熙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属西京道,统神武县,有宁远镇。
金为武州边下剌史所领宁远县。
元为大同路武州。
明洪武七年设立镇西卫,隶属山西都司。
嘉靖十六年建五寨城堡。
清雍正三年改镇西卫五年大寨堡为五寨县,属宁武府。
国民时期,五寨 属雁门道。
抗战时为第二行政区管辖。
1940年建立五寨县人民政府。
19941年8月后,属晋西北行政公署第二专署。
1945年五寨解放后,为晋绥二专署驻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兴县专署。
1952年归忻县专署。
1958年五寨与神池、岢岚3县全为1县,县政府设在五寨县城。
1961年神、五、岢分设了县至今,属忻州地区行政公署管辖至今。
五寨县位于吕梁山背斜西北翼,全县四面群山环抱,形成一道自然长城,南有芦芽山,东有东雪山、马蹄山,西南有西雪山。
芦芽山,位于县城南25公里的经堂寺乡境内,海拔2736米,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百余里,是山西名山之一。
荷叶坪山,属管涔山脉,芦芽山余支,位于县城南30公里处,海拔2783米,顶部有一长5000米,宽500米的平坦地块,形似荷叶,是一个天然牧场。
境内有朱家川河、县川河、岚漪河三大水系和清涟河等主要支流。
朱家川河是本县最大水系,发源于神池县利民沟,经五寨、过河曲、保德流入黄河,在县境内干流长30公里,流域面积1252.6平方公里。
县川河为本县第二大河;发源于神池县马坊村,向西流经五寨,过丰兑坡村入河曲归黄河,境内流长30公里,流域面积118.5平方公里。
清涟河,发源于管涔山北麓,全长65公里,流域面积658平方公里。
五寨县属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一年中多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
冬季长而严寒,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沙天气;夏无酷暑,雨量高度集中;秋季为时甚短,云清风清,天高气爽。
年平均气温约4.9℃。
一月气温最低,平均-13.3℃,极端最低气温-38.1℃;七月气温最高,平均20.1℃,极端最高气温35.2℃。
年平均降水量为487.3毫米,最多降水量达711毫米,最少仅252.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87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27天。
本县共有耕地60多万亩,农作物以莜麦、山药、谷子、大豆、小麦、葫麻等为主,尤以山药、莜麦为大宗。
境内现有成片林30多万亩,四旁植树300多万株。
该县畜牧业较为发达,是山西省肉牛改良基地。
五寨矿产资源贫乏,是山西省少有的无煤县之一。
矿产种类较多,有石灰石、粘土、花岗岩、铁、铝、猛、石英、云母、水晶等,但多数储量较少,开采价值不大,只有石灰石、粘土和花岗岩分布广,储量大。
由于地形多们,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水资源,年地表径流总量4425.6 万立方米,地下水储量7000多万吨,年允许开采量为3478.8万吨。
地下水水质大都为重碳钙镁水,适用于饮用和灌溉。
有种类繁多的野生植物资源,南部管涔山中有各种植物580多种,有落叶松、云杉、青 、白 、油松等,还有灌木等植物群系,其中有沙棘面积8万亩,名贵药材麝香、鹿茸、牛黄、猪苓、党参、黄芪等120种,野生食用菌类18种,有20多种兽类野生动物,120多种野禽,其中褐马鸡是动物世界中的珍禽,属国家一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