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域辽阔,所以其饮食风格因地区而异,但是,整个内蒙古的主要菜点风格都离不开蒙古族自己的菜点文化,这是内蒙古特有的。蒙古族人的饮食比较粗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的菜点原料。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烤最为著名。菜点崇尚丰满实在,注重原料的本味。下面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内蒙的特色美食有呢些。
烤全羊
又称“全羊席”,起源于西北游牧民族,此菜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盘内,色泽金红,羊皮酥脆,羊肉嫩香。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烤全羊是成吉思汗最喜爱吃的一道宫廷名菜,是成吉思汗接待王宫贵族,犒赏凯旋将士的顶级大餐。
2.烤羊腿
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单独烘烤的羊后腿不但比烤整羊时间快,而且更加味道鲜美,食用方便,烤羊腿就逐渐代替了烤整羊。
3.奶茶
内蒙奶茶是蒙古民族传统的热饮料,由砖茶水加鲜奶熬制成。喝时通常要加少许盐,还可以加黄油、泡炒米和奶制品食用。奶茶可终日饮用,有暖胃、解渴、充饥、助消化的功能,既可代汤下饭,又可待客。
4.俄式西餐
俄式西餐没有华丽高贵、让人难以接近的外表,反而特别质朴自然、平易近人。香浓的肉饼、脆嫩的酸黄瓜、金黄色的油炸土豆条、奶油味的甜品??让人一见便觉得亲切。满洲里地处中俄边境,同时还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由于这里俄罗斯人众多,俄式西餐早已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地方特色菜之一。
5.涮羊肉
涮羊肉采用铜锅炭火,清汤锅底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羊肉的鲜美。老北京涮羊肉最常见的做法是将羊肉剔好后压紧冷冻,用时再用快刀或刨片机刨成薄片。但是更为传统也更为美味的做法是用新鲜的羊肉片片,涮好后蘸蘸料食用,肉质细且无膻味,鲜嫩无比。
6.血肠
是藏族食谱中的上等食物,贵客临门,能以血肠待之,那是客人的荣耀。血肠是由肠衣、血汁、香料及牦牛肉(或猪肉)制作而成,营养丰富,美味可口。
7.莜面
是由莜麦(即燕麦)磨成的面粉,经过加工制成各种食品。莜面的营养成份是其它面粉营养成份的七倍以上,可与精面粉媲美,为当地人民的上等主食。莜面的做法、吃法很多,风格各有千秋。可加工成窝窝、鱼鱼、拿糕、饺饺、丸丸、饨饨、拨面、山药扁鱼子等,也可以加工成烙饼、煮鱼、炒面、糊糊、燕麦片、方便面等。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各位客官抽出宝贵的时间看文章,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评论区回复,小编会一一拜读,后续会有更多精彩文章更新,请您持续关注,谢谢。
内蒙古有什么特色小吃?
蒙古族人的传统饮食比较粗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原料。
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烤最为著名。
崇尚丰满实在,注重原料的本味。
特色美食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奶酪、马奶酒、莜麦面、资山熏鸡、肉干、哈达饼、蒙古馅饼、蜜麻叶、德兴元烧麦等。
传统食品分为白食和红食两种。
白食蒙古语叫查干伊德,是牛、马、羊、骆驼的奶制品。
红食蒙古语叫乌兰伊德,即牛、羊等牲畜的肉制品。
白食是蒙古族的敬客食品,按照蒙古族的习惯,白色表示纯洁、吉祥、崇高,因此白食是蒙古人待客的最高礼遇。
手扒羊肉:蒙古语称手扒羊肉为“布和力麻哈”。
是草原上蒙古民族简便实惠的待客食品。
做法是刚屠宰后的羊,挑选好的部位,(头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锅,原汁清煮。
羊吃草原上的五香草,调味齐全,不加任何调味品,只要掌握清煮技术,就能做得美味可口。
在食用时不用餐具,用手扒着吃。
手把肉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 品。
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
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及野兽的肉均可烹制手把肉,但通 常所讲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手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
常年似乎已 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把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食俗风味和情 趣 ,虚此一行。
牧民不用手把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 烤全羊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
《达斡尔蒙古考》中载道:“餐品至尊,未有过于乌查(即烤全扬)者”。
烤全羊蒙语称“昭木”。
据史料记载,它是成吉思汗最喜爱吃的一道宫廷名菜,也是元朝宫廷御宴“诈马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蒙古族这种传统而古老的风俗,至今还保留着,以前只供蒙古贵族享用,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的烤全羊。
现如今,烤全羊已成为内蒙古草原饮食文化中一枚璀璨绚烂的明珠呼和浩特烧麦 提起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市最有名的小吃,恐怕非烧麦莫属。
外地人来到青城,如果不吃一顿美味烧麦的话,就像是去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一样令人遗憾。
烧麦是一种约有小笼包大小的主食。
做烧麦的步骤是:用特制的擀面锤,把和好、揉到的面垫淀粉擀成薄薄的皮,再碾成荷叶状;新鲜羊肉配葱姜等佐料拌成馅,再勾以熟淀粉,成为干湿适度,红、白、绿相间,香味扑鼻的烧麦馅;把馅放在烧麦皮子里轻轻捏成石榴状,上笼蒸七至八分钟即熟。
烧麦出笼,顿时鲜香四溢。
观其形,晶莹透明,皮薄如蝉翼,柔韧而不破;用筷子挟起来垂垂如细囊,置于盘中团团如小饼,人称是“玻璃饺子”。
因为内蒙古大草原的羊多以沙葱为食,自然去膻味,所以,呼和浩特的烧麦吃起来清香爽口,油而不腻。
奶皮子,蒙语称“查干伊德”,“乌如木”、“乌日莫”。
汉语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食品”。
是把马、羊、牛和骆驼鲜乳倒入锅中慢火微煮,等其表面凝结一层腊脂肪,用筷子挑起挂通风处晾干即为奶皮子。
属鲜奶中的精华。
味纯香,营养丰富。
加上奶茶、奶果子、炒米食用,为招待贵宾的佳品,曾被称为“百食之长”,无论居家餐饮、宴宾待客,还是敬奉祖先神灵,都是不可缺少的。
因地区不同,其品种和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
主要有奶皮子、奶油、奶酪、奶豆腐等。
奶豆腐,其制法是将提取出奶油的酸奶子放入锅里熬煮,使水分蒸发,奶液凝固后将其装入奶豆腐模子中固定成型,阴晾风干即可。
也有的是将酸奶加热后冷却后装入粗布口袋中过滤挤压,浓缩后再压制成各种块状的奶豆腐。
奶豆腐可酸可甜,制作时加糖即甜,不加糖则酸。
晒干的奶豆腐可以存放很长时间,日常可和以炒米奶茶食用,外出放牧或远行又可以充当干粮。
蒙古包子 是草原牧民最喜欢的食品。
蒙古包子不用发酵面做皮,采用小麦面粉,用热水和好后,称为烫面。
馅有几种,一种是全羊肉馅,即整羊不分部位,全部剁馅只加葱、姜等调味品。
这样的馅做包子或蒸饺即纯正的蒙古包子,也有的在馅中略加奶豆腐或野韭菜等野菜。
另外有用牛肉做馅或是用血肠、百叶等或加腌酸菜做馅。
蒙古包子的特点是:馅大、皮薄、味道鲜香 扒驼掌,将水必成的驼掌,切成二分厚的片状,在每片驼掌之间,加一片冬笋片,排码整齐,装入碗内,再将鸡肉用开水氽透,放在驼掌上,其上铺以葱段、姜片、八角、蒜瓣,加鸡汁后笼蒸,一小时后取下,滤去汤,拣去调料、鸡肉,将驼掌翻扣入盘内,另将鸡汤加盐、酱油、味精、香菜、玉兰片丝,用水淀粉勾薄芡,浇入盛驼掌的盘内,再淋芝麻油。
扒驼掌特点是:驼掌软烂,色泽红润,光洁明亮,醇香适口。
驼掌又可做全驼掌,全驼掌采用剥皮后的驼蹄,进行加工,制做方法如熊掌,用文火慢炖。
蒙古锅茶:对蒙古人来说,奶茶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饮用品,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
蒙古锅茶主要先用传统方法将奶茶熬好,然后加入风干肉、奶酪、奶皮子等在锅中边吃边煮。
吃的时候将奶茶盛在碗中,加上奶豆腐、炒米、黄油混在一起。
越往后炒米和奶豆腐泡的越软,味道口感越好。
喝的时候再配上蒙古果子、牛排、鸡蛋等那就更显正宗了。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
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
民间还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备奶制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是蒙古族传统宴客菜,祭祀活动时也常用;熟烤羊,内蒙鄂尔多斯地区风味菜肴;白菜羊肉卷;新苏饼,蒙古族民间传统糕点;烘干大米饭,蒙古族风味小吃。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
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种,可以在正餐上食用,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
奶制品一向被视为上乘珍品,如有来客,首先要献上,若是小孩来,还要将奶皮子或奶油涂抹其脑门,以示美好的祝福。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
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
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抓羊肉。
蒙古族吃羊肉讲究清煮,煮熟后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鲜嫩,特别是在做手抓羊肉时,忌煮得过老。
但内蒙东部蒙汉杂居地区的蒙古族也喜食煮时加佐料,并把肉煮成酥烂的手抓羊肉。
有些地区的蒙古族还喜将羊腰窝的肉切成大片,挂糊油炸成炸肉片,民间称为“大炸羊”。
牛肉大都在冬季食用。
有做成全牛肉宴,更多的是清炖、红烧、做汤。
还食用骆驼肉和马肉,油炸驼峰片蘸白糖,视为上肴,有经验的厨师还善于把牛蹄筋、鹿筋、牛鞭牛尾烹制成各种食疗菜肴。
为便于保存,还常把牛、羊肉制成肉干和腊肉。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
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
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
蒙古族酿制奶酒时,即先把鲜奶入桶,然后加少量嗜酸奶汁(比一般酸奶更酸)作为引子,每日搅动,3—4日待奶全部变酸后,即可入锅加温,锅上盖一个无底木桶,大口朝下的木桶内侧挂上数个小罐,再在无底木桶上坐上一个装满冷水的铁锅,酸奶经加热后蒸发遇冷铁锅凝成液体,滴入小罐内,即成为头锅奶酒,如度数不浓,还可再蒸二锅。
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
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奶酒扒肉』 马奶酒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
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
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
随着科学的发达,生活的繁荣,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善,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
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
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
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
曾为元朝宫廷和蒙古贵族府第的主要饮料。
忽必烈还常把它盛在珍贵的金碗里,犒赏有功之臣。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
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
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内蒙古美食的是否会受到青睐?
内蒙古的美食特色无非就是一些奶皮子,牛肉干,还有就是奶豆腐,锅茶背的我到觉得没啥好吃的。
因为现在好多当地也有许多这样的特产。
我们去多伦旅游的时候有一个叫塞纳湾小镇的度假区挺不错的,去那儿玩了,一般的度假区就只有餐饮和住宿,塞纳湾还有大型的游乐场,跑马射箭,真人cs,摩天轮啥的都有。
还有小镇特色白蘑小吃,特色草原spa,溜溜球碰撞,建议大家去那儿玩玩。
吃吃烤全羊
蒙古族文化特色
民族图腾 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有狼、鹿、熊、牦牛、鹰、天鹅、树木等等。
《蒙古秘史》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妻子豁埃马兰勒,即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狼和鹿。
此外,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蒙古民族也崇拜龙,还有的部族有树木图腾崇拜、牦牛图腾崇拜等等。
各种图腾神话反映了蒙古民族特点及与北方各民族、特别是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神话的许多共通之处,体现出他们之间相互交融的密切联系。
文学艺术 13世纪初起,蒙古族开始根据回鹘、吐蕃等民族的文字创制蒙古文字。
此后,各种形式的历史、文学作品相继问世,有些一直流传至今。
其中,历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最为著名,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乐器,民族传统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与筷子舞等。
中国部分蒙古族仍然保留着传统文化的特色,在传统的节日里,蒙古族群众仍然喜欢穿上民族服装,参加骑马、射箭、摔跤等体育竞技,下蒙古象棋,演奏马头琴,跳传统民族舞蹈,用奶茶、奶渣、炒米、手把羊肉待客等等。
即使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蒙古族也很注意使现代化与民族特色融为一体。
例如北方城市姑娘流行的新式蒙古袍既保留传统蒙古袍的古朴特点,又洋溢着现代化的华美气息。
北疆城市公共建筑上的蒙古包造型装饰和大型彩绘奔马图及奔马雕塑,鲜明地表现草原文化的风格。
蒙古族是东亚及中亚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蒙古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
全球蒙古族人口约为一千万人,其中六百万人居住在中国大陆境内,其余的分布于蒙古国以及俄罗斯。
于中国大陆的蒙古族人主要居住于内蒙古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在俄罗斯的则主要居住于布里亚特和卡尔梅克。
到近代19世纪末以后,由于“民族”一词的含义引入,“蒙古族”便就取代“蒙古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
蒙古族所说的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
现代蒙古人的祖先称为原始蒙古人。
扩展资料: 语言 蒙古族传统上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
今亦有蒙古族使用汉语或俄语等。
宗教与信仰 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明末清初,以格鲁派为主的藏传佛教逐渐取代萨满教,成为蒙古族的全民信仰。
因此,喇嘛和诵经便成为敖包祭祀活动中的主角和重要内容。
此外,藏传佛教法事活动还遍及蒙古族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清代多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称为蒙古回回,各地蒙古回回亦有不同称谓。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有少数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穆斯林群体。
他们在语言、服装上同其他蒙古族相似,但在宰杀牛羊的方式以及饮食禁忌上,和穆斯林相同而有别于其他蒙古族人。
当地俗称缠头回回,文献中称蒙古回回或蒙古族穆斯林,清朝地方政府称蒙回。
族群来源有多种说法,体貌特征接近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
1950年代,中国政府将他们归于蒙古族。
2015年的人口数据是1255人。
在青海省,还有信仰伊斯兰教、说蒙古语方言的托茂人,人口只有数百,原系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南右翼后旗的属民,但目前其被官方归为回族。
生活习俗 蒙古包为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
蒙古民族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
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
蒙古族的饮食有粮食、奶食、和肉食。
蒙古族不吃青牛肉。
蒙古族最大的传统的节日性群众集会为“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游艺,起源于13世纪初。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马奶节、那达慕大会和新年(也称白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蒙古族
内蒙古包头有哪些特色美食?
身为一个内蒙人,说起家乡的美食,不免有些小激动,记得小的时候,我们村附近就是牧区,连同班同学都是蒙古人,什么巴音都仁,乌日嘎,吉日格勒之类的。
偶尔也会去同学家完,每次去蒙古同学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家房梁下的筐子,哪里有各种好吃的,尤其是奶豆腐,和菜市场里面的豆腐一样大,每次一人一半,吃完以后,回家以后是啥也不想吃。
现在想起来都想笑,那么大一块,一半也有将近2斤分量,想想也是醉了。
言归正传,下面开始分享内蒙古特色美食:1.烤全羊蒙古族传统名菜,为招待贵宾或举行重大盛宴特制的佳肴。
一般选用草原上膘肥、体重20千克左右的绵羊宰杀后,去毛带皮,然后在腹内装入葱姜椒盐等作料,整体烤制而成。
此菜羊的外形完整,羊呈跪在木盘中,色泽红润,羊皮脆香,羊肉鲜嫩。
配以歌舞美酒,其乐融融。
2.涮羊肉蒙古族传统名菜,据载起源于元朝。
内蒙古涮羊肉一般选用大尾绵羊的外脊,后腿和羊尾等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火锅汤中轻涮,然后再取腐乳、麻酱、韭菜花、葱花、姜丝等作为佐料,肉片鲜嫩可口,不膻不腻,边涮边吃。
3.烤羊腿蒙古族传统名菜,招待亲朋好友的上等佳菜,以绵羊骨后腿肉配葱头、芹菜烤制而成。
吃的时候,用刀切块,然后配黄酱、葱段和荷叶饼一起食用。
此菜色泽红润,肉质感酥烂,味道香醇。
佐以奶茶,减腻的同时,又别有一番味道。
4.羊背子蒙古族最喜欢的菜肴,只有在祭祀、婚假、庆寿等的宴席上遇到。
大概做法:把全羊卸成7大件,带尾入锅。
加入盐煮熟。
用大锅盘先摆四肢,羊背,颈部,羊头放在羊背上,以羊趴窝的姿势上桌。
吃的时候很讲究,每人先用蒙古刀从羊尾巴开始,拉上一块肥肉吃,然后开动。
5.手扒肉在内蒙古,有这么一句话,“不吃手扒肉不算来过草原”手扒肉是内蒙古大草原各族人民千百年来最喜欢、最常用的传统食品,最具有内蒙古地方风味的一道菜。
制作和吃法也很讲究,别具一格,将羊按各关节带骨分割成数块,放入不加盐的开水锅中。
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只要肉变色了,即可食用。
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易于消化。
6.烤羊排蒙古族传统名菜,招待上宾的佳肴。
精选羊肋条骨油炸而成。
然后撒盐等作料,在区内各饭店均可见到。
7.烤羊尾蒙古族传统名菜,招待上宾的佳肴。
以羊尾膘脂、鸡蛋清、果脯、白糖为原料炸制而成。
此菜外型美观、香甜酥脆、带水果味,多用在接待贵宾宴席上,另外,涮羊头时也可以配羊尾来涮,效果极佳。
8.烤羊方蒙古族传统名菜。
以羊头块裹鸡蛋、面糊并加多种佐料放烤炉烤熟。
该菜香酥可口,一般配荷叶饼、大葱、甜面酱等。
9.烤牛鞭以内蒙古大草原公牛鲜牛鞭改刀做菊花形,配以枸杞烧制而成。
此菜色泽鲜艳,口感咸酥。
10.烤牛蹄筋蒙古族传统名菜,是招待亲朋好友的佳肴。
以牛蹄筋和大葱加工烧制而成。
此菜用料讲究,色白透明,油清底亮,口香筋软。
11.马奶酒蒙语称“乞戈”或“艾日戈”。
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度比较低的饮料。
做法:将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逐渐发酵变酸。
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变成马奶酒。
12.奶皮子把鲜羊奶倒入锅中,微火慢熬,等表面新凝结一层蜡状脂肪,用筷子调起来放在通风处晾干,即为奶皮子。
奶皮子属于奶食中佳品,味道纯香,营养丰富。
13.炒米蒙古语称“蒙古勒巴达”,意为“蒙古米”。
炒米是将糜子用水浸泡后,经过蒸炒等步骤,加工制成的熟米粒。
因制作方法的差异,炒米可以分为脆炒米和硬炒米,炒米易于储存,便于携带,食用方便,营养丰富,是游牧民族的“快餐”,是蒙古族喜欢的食物。
炒米吃法很多,无茶无水时,可干嚼,香脆可口,越嚼越香;用奶茶泡食,可与多种食物搭配,加入黄油,奶皮,奶酪,熟羊牛肉,即可边喝奶茶,边嚼茶中的米,可喝尽奶茶,将泡软的炒米与加入的奶食、红糖、肉食拌起食用,香咸酥软、味道极佳。
炒米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和钙、磷和铁等人体所需物质。
14.酥油又称奶油,黄色,鲜牛奶倒入桶中,发酵成酸奶,用杵搅和和分离出白脂肪,滤去渣,放温火上熬,水蒸发后,待颜色逐渐由白变黄,冷却后,就变成了酥油。
营养价值极高。
15.奶酪将分离出酥油的酸奶,经微火煮熬后装入布袋,挤出酸水,成碎块状晾干即为奶酪。
质硬酸甜,是蒙古族喜爱的奶食之一。
16.酸奶子牧民一般不喜欢喝鲜羊奶,而喜欢喝酸奶。
制法:一是将鲜羊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置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另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子。
随着现代工艺酸奶的增加,传统的牧民羊奶酸奶比较难喝到。
17.奶茶蒙古族热饮料。
由砖茶水和鲜奶熬制成。
喝的时候可以加入少许盐。
还可以加黄油,泡炒米和奶制品等,有暖胃、解渴、充饥、帮助消化等功能。
既可代汤下饭,又可待客。
18.扒驼掌招待好友上好佳肴。
以骆驼前掌为主料、口蘑为辅料烹制的菜品。
此菜色淡白,不肥不腻,肉嫩鲜美,营养价值高。
19.糖醋驼峰以驼峰为主料,鸡蛋、淀粉、免费为辅料,加糖、醋、盐、姜...
蒙古族的服饰和饮食特色是什么
服饰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
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
夏装多布类。
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
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
蒙古族服饰按部落大致可分为:鄂尔多斯、乌珠穆沁、乌拉特、科尔沁、和硕特、布里亚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喀喇沁、喀尔喀、巴尔虎、苏尼特、察哈尔、阿布嘎等。
蒙古族服饰主要以蒙古袍、帽子、坎肩、蒙古靴为主,加以各种佩饰以及长短坎肩。
蒙古袍大多采用织锦缎、丝绸、布帛为面料。
蒙古靴以家畜皮、布帛为面料。
款式又根据自然环境、部落习俗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巴尔虎部服饰高贵华美,乌珠穆沁部服饰色泽艳丽,布里亚特部服饰美观大气,鄂尔多斯部服饰庄严华丽。
不管是哪个部落的服饰,都是蒙古民族文化的积淀,都闪烁着民族的智慧。
饮食特色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
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
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
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奶类食品 蒙古族把奶食习惯地称为白食(查干伊德),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分为饮用的:鲜奶、酸奶、奶酒。
食用的:奶皮子、奶酪、奶酥、奶油、奶酪丹(奶豆腐)等。
白食美味可口,营养特别丰富。
白食制做简单却有趣。
在食用时一般都有"德吉"的礼俗,也就是把第一杯或碗食品首先让客人品尝的礼节。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肉类食品 蒙古族把肉食习惯地称为红食(乌兰伊德),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
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扒羊肉。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红食有:整羊背子、手扒羊肉、羊肉串、涮羊肉等等。
这些都是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特点的名贵佳肴。
同时也体现了蒙古族人的热忱和豪放。
整羊背子,蒙古语称"秀斯"或"乌查",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宴请尊贵客人时摆放的传统佳肴。
炒米类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
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米做"崩"的习俗。
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日渐增多,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烙饼,并擅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及蒙古糕点新苏饼等。
茶类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 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
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
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酒类 马奶酒 马奶酒是牧民亲自酿制的传统名贵饮料。
每逢盛夏,辽阔的草原上,到处都飘溢着马奶酒的清香。
这时,便是人们饮用马奶酒的最佳时刻。
邻里欢聚,节日喜庆,接待宾朋,餐桌上总少不了独具特色的马奶酒。
饮过马奶酒的人,无不赞美它的醇香可口。
牧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年年月月都离不开马奶酒。
这样,马奶酒的礼俗,马奶酒的文化应运而生。
传说,元朝皇帝忽必烈有次在皇宫宴会上,捧着盛在金碗中的马奶酒犒赏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
有名武将过于兴奋,竟喝的酩酊大醉。
有人气愤的指责这种失礼行为,忽必烈阻拦道:“慢哉,慢哉!马奶酒能帮助消化,让他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吧。
”从此,马奶酒的身价大大提高。
自古以来,牧民视马奶酒为极珍贵的饮料。
每当客人临门,总要用它进行招待。
马奶酒清凉适口,沁人心脾,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饮用马奶酒不伤脾胃,还有驱寒、活血、舒筋、补肾、健胃、养脾、强骨的功能。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
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
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典型食品 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
民间还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苏饼;烘干大米饭等。
内蒙古的特色是什么?
民族风情特色: 一、草原盛会一一那达幕: 即游艺、联欢的意思,源于七百年前。
那达幕之日商贩云集,说书献艺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赛马、摔跤、射箭。
多在草原牛羊肥壮、稻谷飘香的8月份举行。
二、蒙古包: 蒙古包一词来自于满族人对蒙古族住所的称呼,是游牧生活的产物。
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先用木杆、牛皮订成网状方架数片,然后连成园仓式,再用园木组成伞形园顶,顶中 央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用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是草原牧区最喜欢的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最感兴趣的下榻场所。
三、祭敖包: 这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
“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
祭敖包多在7、8月份举行。
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
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
美食特色: 一、 牛肉干 风干牛肉又称“牛肉干”,内蒙古大草原,是天然的草牧场。
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民族牧民有世代凉晒牛肉干的生活习惯; 二、涮羊肉 起源于元代。
内蒙古涮羊肉多选用大尾绵羊的外脊、后腿、羊尾等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火锅沸汤中轻涮;再取备好的麻酱、腐乳、韭菜花、葱花、姜丝、虾油等作佐料,。
三、烤羊腿 烤羊腿是呼伦贝尔招待宾客的一道佳肴名菜,经过长期的发展,使其形、色、味、鲜集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 四、干奶皮子 把鲜牛奶倒入锅中微火慢熬,待其表面凝结一层腊状脂肪,用筷子挑起挂在通风处晾干,即为奶皮子;奶皮子属鲜奶中的精华,营养价值颇高,味纯香,营养丰富;加上奶茶、奶果子、炒米食用, 五、羊奶片 羊奶片内蒙古特产零食,一款适合儿童、孕妇补钙的食品;高营养、低脂肪也是无糖的奶片。
六、蒙古锅茶 是蒙古族传统食品奶茶中的一种。
蒙古语叫“乌古台措”。
在煮这锅茶时,要先把锅清洗干净,煮茶的水必须是新打来的清水熬茶,以山泉水为佳。
然后把上好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放在火上倒入清水。
到水沸腾时,就加入捣碎砖茶,煲足3小时后就掺入牛奶,然后再按口味加盐巴。
等到整锅里茶水开始沸腾时,就算把锅茶的咸奶茶底给煮好了。
在煮好奶茶底之后,把酥油、奶豆腐、奶酪、炒米、牛肉干等料一样样放进锅里,手拿大勺反复搅动,然后把煮好的奶茶倒进铜锅,待再次烧开后,就可以饮用了。
锅茶浓稠适中,奶味浓香柔和。
七、血肠肉肠 蒙古民族一般把羊血浆灌入大肠,做成灌肠。
食用时一般在肉汤里煮10-15分钟。
八、布里亚特包子,,这是一种用碎羊肉和园葱做馅,烫面做皮的包子,用料实惠,馅香皮薄, 九、马奶酒,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
被称为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
曾为元朝宫廷和蒙古贵族府第的主要饮料。
10、蒙古族烤全羊,烤全羊(roast whole lamb),是一道地方特色菜肴。
是新疆或者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膳食的一种传统风味肉制品 。
色、香、味、形俱全,别有风味。
蒙古族饮食有什么特色?
美食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
民间还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备奶制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是蒙古族传统宴客菜,祭祀活动时也常用;熟烤羊,内蒙鄂尔多斯地区风味菜肴;白菜羊肉卷;新苏饼,蒙古族民间传统糕点;烘干大米饭,蒙古族风味小吃。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
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种,可以在正餐上食用,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
奶制品一向被视为上乘珍品,如有来客,首先要献上,若是小孩来,还要将奶皮子或奶油涂抹其脑门,以示美好的祝福。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
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
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把羊肉。
蒙古族吃羊肉讲究清煮,煮熟后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鲜嫩,特别是在做手把羊肉时,忌煮得过老。
但内蒙东部蒙汉杂居地区的蒙古族也喜食煮时加佐料,并把肉煮成酥烂的手把羊肉。
有些地区的蒙古族还喜将羊腰窝的肉切成大片,挂糊油炸成炸肉片,民间称为“大炸羊”。
牛肉大都在冬季食用。
有做成全牛肉宴,更多的是清炖、红烧、做汤。
还食用骆驼肉和马肉,油炸驼峰片蘸白糖,视为上肴,有经验的厨师还善于把牛蹄筋、鹿筋、牛鞭牛尾烹制成各种食疗菜肴。
为便于保存,还常把牛、羊肉制成肉干和腊肉。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
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米做“崩”的习俗。
用炒米做“崩”时加羊油、红枣、红、白糖拌匀,捏成小块,就茶当饭。
未经蒸炒的糜子多用来与肉丁煮成粥,糜粉可以烙饼;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日渐增多,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烙饼,并擅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及蒙古糕点新苏饼等。
西部阿拉善、鄂尔多斯的蒙古族也有用面粉做成馓子状的“章汝”的习惯。
东部的哲里木盟盛产荞麦,用荞麦粉烙制的煎饼是当地较有特色的一种食品。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
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
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
蒙古族酿制奶酒时,即先把鲜奶入桶,然后加少量嗜酸奶汁(比一般酸奶更酸)作为引子,每日搅动,3—4日待奶全部变酸后,即可入锅加温,锅上盖一个无底木桶,大口朝下的木桶内侧挂上数个小罐,再在无底木桶上坐上一个装满冷水的铁锅,酸奶经加热后蒸发遇冷铁锅凝成液体,滴入小罐内,即成为头锅奶酒,如度数不浓,还可再蒸二锅。
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
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