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
明天去福州了,哪些景点是来福州必玩的地方呢?游览完这些景点大概...
昆明旅游必去的景点1、茶暖花瘦:享受是慢工细活 地点:昆明老街,如金马碧鸡坊、官渡古镇、苗王谷风景区 如果一口气喝干一杯茶,那叫牛饮;如果飞快剪下一大束花,那叫锄草;如果狼吞虎咽地扫完一盘菜,那叫充饥。
如果给一杯茶、一束花、一盘菜足够长的时间,那叫享受。
昆明也有热闹的茶城、茶室。
你可以嗅着一股与众不同的茶香,去寻找千年老树上摘下的普洱。
流连在卖茶具的铺子里,杯杯碗碗一一把玩,爱不释手。
“乱弹茶铺”是老昆明人对滇戏清唱茶铺的习惯称呼,又叫“围鼓茶铺”。
茶铺内一般搭起一座略高于茶座的小台子,安放锣鼓家什,布置演唱者和琴师的座位,由票友组织,并邀请艺人参加。
是一种能让顾客边喝茶边听戏,边听戏边聊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场所。
昆明也有让整条街都香起来的花市,一家挨一家的花店,可以看完贵气的蝴蝶兰后又去看草根的向日葵。
轻快的掠过一片片花丛,让裙边也站带血馥郁香气。
可享受的东西太多,好好聆听一下水入茶盏的声音,嗅一嗅百合雏菊的芳香,这些,非慢些不可。
2、民间手工艺:永远的诱惑 地点:云南民族村、金马碧鸡坊、官渡古镇、苗王谷风景区 昆明的民间艺术,多得甚至让老昆明人都会吃惊。
民间,永远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可能你今早在小摊上随便要的一样小点心,就是有着“大救驾”那样令人感慨的故事;可能你路过一个少数民族村寨,那里正在进行的一项仪式就是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可能你周末在公园闲逛,一群老太太聚在一角自娱自乐吹拉弹唱的一段让你听不太明白的曲子,就是一种不输给京剧秦腔黄梅戏的地方唱腔;可能你走在乡间无意中抬头一看,家家的瓦房上都放着个不虎不猫的陶器——瓦猫,就是一种很有历史渊源的手工艺品;民族服装上那绚丽多彩的各色图案,是勤劳智慧的少数民族姐妹们用灵巧的双手一针一线绣制而成。
织机上纺出的布是白色的,经纬之间穿梭着植物的灵魂和女性的柔情;布上绣出的装饰曲线是蓝色,一针一线之际唱着温柔的童谣或羞涩的情歌;脸上搽着的胭脂是红色,涂涂抹抹的是一些老昆明人几代相传的审美观念;窑里跳动的火焰是黄色,拎出来的是父传与子,子传与孙的世代手艺和不可仿制的艺术品。
3、昆明老宅:怀旧是一首老情歌 怀旧,是一种很悠长美好的感觉。
在昆明龙泉,公路两旁的村子让柏油路少了些许现代化的硬朗线条,多了几分上个世纪村落的柔软淳朴。
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龙头街,村里的老屋老宅有的还还保持着土木为主的建筑风格,门上贴着大红的门神画,黑色的门环上挂了一把铁锁,往事就此留在门里一般。
顺着村里四通八达的小路,拐几个弯就能看到,闻一多、朱自清合住的小院,梁思成、林徽因亲手一砖一瓦搭建的小巢,还有冯友兰一家人所住的老屋,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一间间寻过来,感受着那个烽火年代,各界名人在此留下人文气息。
庭院里,几间相邻小屋,他们曾住过,兰草依旧茂盛,晒太阳的猫儿旁若无人。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微笑。
4、舌尖上的美味 不得不尝的云南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是云南的地方小吃,相传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过桥米线汤是用大骨、老母鸡、云南宣威火腿经长时间熬煮而成的具有浓郁鲜香味的高汤,再配上精制而成的米线,还有那名目众多的配料,如鱼片、肉片、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肉类和豆皮、白菜心、碗豆尖、葱、豆芽菜、蘑菇等青菜,如此一碗鲜香诱人的米线摆在你面前,一定会让你食欲大增的。
所以有说不吃过桥米线不算真正到过云南。
欣欣小编提醒:要想品尝到正宗的过桥米钱可以选择到新世界美食城、桥香园、建新园。
5、翠湖的红嘴鸥 冬日春城的亮丽风景线 地点:翠湖公园观鸥 每年冬天11 月到次年3 月红嘴鸥成群结队的从遥远的北方飞到翠湖过冬,红嘴鸥在人们面前嬉闹戏水,争抢食饵,没有一丝的怯意。
人们也对这些可爱小生灵也疼爱有加,买来食饵喂食他们,人鸥如此这般和谐亲近。
如今翠湖的红嘴鸥已经成为冬日春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欣欣小编提醒:除了翠湖公园,每年冬天在滇池也聚集了数量可观的来昆明过冬的候鸟,也是观鸟的好去处。
6、圆通山赏浪漫樱花花似海 地点:圆通山赏樱花 昆明素有“原樱花城”之称,从元代开始种植樱花,全城现有樱花树约一万株。
观赏樱花的最佳去处,当然是圆通山的樱花了。
数千株云南樱形成了一片上万平方米的花海,甚是赏心悦目。
三月正是圆通山樱花盛开之际,漫山遍野,香气袭人。
若是这时来到昆明,一定不要错过圆通山的樱花,漫步在浪漫樱花花海中,一定要为自己留下一个美丽的时间记忆。
7、云南民族村 感受多样民族风情 地点:云南民族村 民族村中精彩的少数民族舞蹈 云南是一个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如果说要是亲身到每一个民族村寨去体验他们各自的民族风情有些困难的话,那就来云南民俗村吧,在这里你可以观看到各个民族的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和体验他们各自的浓郁的民族风情。
8、一年四季春常在 一年四季花常开 地点:海埂公园、世界园艺博览园、翠湖公园、大观公园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得天独厚,所以...
福州市有哪些著名的美食?
最好吃的鱼丸 1、在塔巷 2、在茶亭街和交通路的交叉口那里!! 3、古街的贵鱼丸东泰路上有一家专卖连江鱼丸的店,味道不错! 4、在西门那个路口西北角的一家,它的馅很好吃,皮也不算差. 5、永和鱼丸 最好吃的元宵 1、在横街,横街就在台江文化宫斜对面,怡丰布行对面 2、三保市场旁边 依土捞化和同利肉燕,美食街上都有 最好的捞化 1、应该是鼓山浦东的智安捞化 2、井大路的"依土捞化 最好吃的葱肉饼 1、在横街,横街就在台江文化宫斜对面,怡丰布行对面... 2、在8中旁边,往台江方向继续走3分钟.快到工人文化宫的对面街 3、在利嘉城和天丰电子诚之间的小弄子里!你过去就能闻到香味了!! 最好吃的虾干饼 1、在北大路十字路口旁 2、在利嘉城去旧电子城的小巷子里 3、津泰路路口对面的锅边糊和虾酥也棒极了 最好吃的煎包 在杨桥路与通湖路交界口上! 最好吃的烧卖小笼包 1、在津泰路肯德基对面叫李卿包点店 2、鼓东路“五月香棕子店”很不错 酱排骨 温泉路“家常饺子馆”的 建瓯光饼 五一中路民航大厦后南湖花园旁的 燕丝 同利 扁肉 1、交通路口的"尚干依心扁肉" 2、马尾亭江镇医院斜对面的依姆扁肉全福卅第一流!(该店只买扁肉别无他货 杂炖 水部高升桥头 猪杂 水部高升桥边 主食类(面、饭等) 1、省府路上的过桥米线很不错, 2、西洪路老福州也行 3、东百往西100米,杨桥路上新开的face2face面馆,味道好极了!!! 粥: 道山路上竹园 最好吃的饺子 1、在鼓东路的天天过年饺子馆 2、在华屏路6号204室 3、铜盘白龙宾馆对面的孙大妈饺子馆的猪肉白菜 最好的荷叶饭 津泰路麦当劳对面夜市穿过之后路口对面的一个小巷子里的黄记 最好吃的牛杂 在达道路亚细亚对面! 最好吃的牛排 1、在亚细亚对面的武仔牛肉店 2、广达路,高桥路口斜对面,六建牛排馆 3、省府路那家染房的牛排很好 最好的荔枝肉 在黄巷和南街交界!
求福建福州所有美食推荐!
介绍几个福州好吃的地方供食客们参考 1、井大路比比香对面的大食馆,水煮田鸡,拍黄瓜,酸辣粉,实在好吃。
水煮田鸡一定要沾店里特指的调料。
2、福州叫破店的吃店颇多,最早成名的大概要数古田支路的那家海鲜店了,续而但凡是没什么名字却有好吃的东西的店,也就冠以破店一说。
朱紫坊的那家蹄膀店正是这样没名没姓地被大家爱了很多年。
找这家店,得要费点功夫,晃在美女如云的津泰路上,小心点留意一个小岔道,转进去,那就是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哦。
别心虚,过了桥看到局子的大门,往左一拐,嘿嘿,别有洞天啊,一溜小吃店,记得眼神要拿准了,中间那家才是正牌。
估计是大家老是抱怨找不到地方,老板终于挂起了一个小招牌,上曰:朱紫坊蹄破店,圆圆的招牌里三个大蹄膀,看得大家心领神会。
3、东泰路郑记重庆米线店,里面的重庆米线味道不错,配一碗冰粉,爽。
4、东泰路香香川菜馆的桑拿田鸡,蚂蚁上树不错,尤其蚂蚁上树印象特别深刻。
5、辣不辣酸菜鱼(总店在古田支路),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酸菜鱼。
(淡如风:酸菜鱼我还是喜欢毛家湘菜的呀,离那也不远,在元洪大厦后面.) 6、五一广场买电动车那条街,九频道新疆菜馆的羊肉串(已经搬到铜盘路),红扒羊蹄,大盘鸡,爆炒羊头肉都不错,价格也实在。
7、晋安河边的实达温泉公寓门口的天山雪,大盘鸡不错。
8、鼓东路上的苗家酸汤鱼火锅,那个鱼很怪,怎么煮都很嫩,汤味道也特别,一段时间不去九有点想去。
就是偏贵了一点。
9、庆城市场门口依土捞化对面那个榕城古街牛杂店,大家都说依土好吃,我觉得古街比依土更好,里面的煎包也很不错。
10、别有天茶艺居的萝卜酥饼,是我吃过最香的萝卜酥饼,现作现吃,端上来烫手的很。
另外,别有天的杭州菜也很精致,不过在那里喝茶实在冷清。
11、京门大酒楼的醉鸡,用一个小酒坛子封着,味道很醇,也很新鲜。
京门大酒楼改做杭州菜了,体育中心的知味馆也是做杭州菜的,还有天福酒店的酒楼等(安于食淡提供) 12、大利嘉城对面一条小路里面的建瓯光饼很香,一块钱四个还是五个,里面夹着霉干菜,我每次去都要去买两块吃吃看。
13、红叶蛋糕的波士顿派很不错,看起来不起眼,吃起来口感极好,一块九块多好像。
14、屏东东方红附近有一个“榕树下”,那个小店在福州也蛮有名的,那里的猪腰卤面我喜欢,上次跟一群朋友去,外地朋友很惊讶,你们连面条都能做成甜的,可是一吃就放不下筷子了。
15、工会大厦边上的百味馆,里面的粉干煮的真好吃,加了泥鳅,糟,酸菜,我在闽清吃过一直恋恋不忘,没想在福州也吃到了。
16、水煮鱼吃来吃去还是东泰路的东泰川菜馆作得最好,但是也最贵,一斤16元。
原来鼓东路的重庆小辣椒作得也不错,前一阵又去了一次,颇感失望。
17、东方楼旁一小路,去煤炭医院的,路口第一家湘菜馆“桃苑湘菜馆”,酸菜鱼,芝麻牛肉,都是我每次必点的,而且每每都点上两份。
18、湖东路的超亚,还有红叶蛋糕都有提拉米苏卖,个人觉得比提拉米苏西餐厅里卖的好吃,而且价格也只有餐厅里的二分之一。
19、黎明大酒店楼下的全聚德,虽然有假冒嫌疑,但是里面的烤鸭味道也不错,可以半只买,皮和肉片下来包面饼吃,骨头架子熬汤,味道都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那里的面饼比较特别,作得跟别家不太一样,每次带遥遥去,他都要生吃那个面饼,说好吃。
那里价格也不算太贵,去了几次,人均消费在50左右吧。
20、通湖路食鼎记有几个特色:纸火锅,一桶天下。
21、乌山路拐到西营里市场的路口的聚福园小吃是福州最好的. 烧卖,马蹄糕,糯米糕...正宗福州地道小吃。
22、利嘉城和长安饭店中间的小路上有家猪血大肠化不错,我不爱吃猪血,可那里的猪血确实好吃。
那里的牛杂,肉燕,牛排都不错,以前在台江住的时候就爱吃那里的牛杂捞化,现在都没地方找了,也就这里的捞化有点老台江的味道了 23、马尾煤码头的海鲜不错,新鲜品种也多,有一种蟹以前没吃过,好吃现在一说起来就又想冲去吃了. 就是比较远,福州人都是开车下去吃. 24、鼓西路尚干依心拌面扁肉,(可惜烧了,已搬达明路和温泉路)还有乌山路拐到加洋路上的尚干有冰拌面扁肉.这个算小店了吧. 鼓西路上的太挤了,我还是喜欢到加洋路的那家.这两家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拌面扁肉了. 25、鼓西路靠西门路口的地方 傅记 晚上生意很好,就是绿豆汤、花生汤、虾酥、锅边、粉干之类的小吃 通常9:00…10:00左右人最多,很多的士司机在那里吃,常常堵车 我喜欢那里的绿豆汤和粉干 26、通缉必胜客。
自从福州撤的只剩东百那家之后(据说先施也开了一家,请探后回报),必胜客作得不是一般的差。
pizza的起士越放越少,而且不卖6寸的了,只卖9寸的,6寸只剩一款中午商务午餐。
烤鸡翅的油越来越少,喝水的杯子越来越土,卡布基诺见不到一点奶星,跟黑咖啡似的,还狡辩他们的卡布基诺就这样。
装沙拉的碗越来越小,碗壁越来越滑。
价格越来越高,鸡翅从16变成二十多,沙拉从19变成28,东西却越来越差,生意还那么好,实在士没有天理啊 27、老干局门口一小摊卖的烧饼...
林徽因和林则徐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林徽因和冰心是怎么结怨的?
冰心(1900生)跟林徽因(1904生)是同乡,祖籍都是福州人。
冰心的丈夫吴文藻、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都是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的杰出才子,而且住在同一个宿舍里,为同窗好友;后来又都是卓有贡献的大学问家。
冰心跟林徽因两人则都是遗世独立的美人才女,年华风貌相近、学历境遇相仿,然而个性各异,为人为文的格调,更大不相同。
1925年暑期,留学时代的冰心与吴文藻在康奈尔大学补习法语,刚过20岁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也趁假期前来访友。
两对恋人在美丽的绮色佳相会,冰心与林徽因还留下一张野餐聚会的合影,“作为友情的纪录”非常珍贵。
(原照片载入《冰心全集》第二卷)这是冰心与林徽因最初的友好交往,给她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直到60多年以后,1987年冰心写《入世才人灿若花》,列举五四至今的著名女作家,文中赞美林徽因,还提起这次聚会说:“1925年我在美国的绮色佳会见了林徽因,那时她是我的男朋友吴文藻的好友梁思成的未婚妻,也是我所见到的女作家中最俏美灵秀的一个。
后来,我常在《新月》上看到她的诗文,真是文如其人。
”也就是说,冰心垂老时欣赏林徽因文如其人——俏美灵秀。
这四个字恰如其分! 但是20年代末她们两对才子佳人各自返国后,由于专业不同、兴趣各异,就很少交往的机会了。
或许相互之间互有看法甚至偏见吧,但是这并不能说“二人结怨并成为仇敌”啊! 林徽因向来是“京派”文化人圈子里面一个灿烂夺目的中心。
无论久仰她艳丽丰姿的崇拜者们,还是有幸登堂进入她家沙龙的宾客们,通常得到的影像,总是一群精英才子们如壁脚灯般地凝眸仰望着她,用敬佩而温情的目光烘托着她,愈发显出林徽因的顾盼生辉、光彩四射。
让人欣然神往的同时,也难免会让人悄然神伤。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晚年回忆林徽因时就说,“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位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女子,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
在这个家里,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着她转。
”(引自《费正清对华回忆录》译文) 当时居住于京城北总布胡同四合院内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周围聚集了一批中国杰出的文化精英,如诗人徐志摩、文化领袖胡适、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张奚若、物理学家周培源、考古学家李济、作家沈从文等;自美国来华的学者费正清、费慰梅夫妇等也加入了,更具有“国际俱乐部”的特色。
这些文化精英常在星期六下午,陆续来到梁家聚会,按照西欧习惯品尝“下午茶”并且聊天,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北平最著名的“文艺沙龙”。
每逢相聚,风华绝代、思维敏锐的林徽因,擅长提出和捕捉话题,具有超凡脱俗的亲和力,调动客人们的诗情画意。
梁家的沙龙影响深远,曾激发许多文化人的灵感、引起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特别是文学青年的心驰神往。
1933年秋,冰心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连载。
小说一发表,就引起平津乃至全国文化界的密切关注。
冰心以温和婉转的笔调,加以幽默的调侃;然而,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会理解:冰心毕竟写的是小说,并不是影射某个人。
但当时尚是中学生的文洁若在《林徽因印象》一文中说:“我上初中后,有一次大姐拿一本北新书局出版的冰心短篇小说集《冬儿姑娘》给我看,说书里那篇《我们太太的客厅》的女主人公和诗人是以林徽因和徐志摩为原型写的。
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注意:徐志摩死于1931年)后,家里更是经常谈起他,也提到他和陆小曼之间的风流韵事。
” 更有一篇挑拨离间的“评论”竟然写道:“文中无论是‘我们的太太’,还是‘客厅’中的诗人、哲学家、画家、科学家、外国的风流寡妇,都有一种明显的虚伪、虚荣与虚幻的鲜明色彩,这‘三虚’人物的出现,对社会、对爱情、对己、对人都是一股颓废情调和萎缩的浊流。
冰心对此做了深刻的讽刺与抨击。
”还有人籍此斥责“30年代的中国少奶奶们似乎有一种‘不知亡国恨’的毛病”。
影射诽谤林徽因“明显的虚伪、虚荣与虚幻”、“是一股颓废情调和萎缩的浊流”、“不知亡国恨”,这样的无端辱骂算是什么呢?太不象话了吧?! 我反复仔细地研读了冰心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收入《冰心全集》第三卷第21—39页)以后,做了文本分析,我认为,必须实事求是,不要哗众取宠地歪曲事实。
小说只是幽默地调侃,而根本没有什么“抨击”的成分。
诗人徐志摩早已在1931年不幸遇难,冰心怎么可能到1933年还要把他作为现存的人物加以“抨击”和丑化呢?再说,冰心跟林徽因两位,以她们的教养、以她们“同乡兼同伴”的关系,只能“惺惺相惜”怎么可能相互“抨击”呢?要说“相互有点意见不合”是恰如其分的,但若夸大为“二人结怨并成为仇敌”则太过分、且有侮蔑之嫌了! 李健吾回忆:“我记起她(林徽因)亲口讲起一个得意的趣事。
冰心写了一篇小说《太太的客厅》讽刺她,因为每星期六下午,便有若干朋友以她为中心谈论种种现象和问题。
她恰好由山西调查庙宇回到北平,带了一坛又陈又香的山西醋,立即叫人送给冰心吃用。
”意思说,林徽因当时就“...
金岳霖和林徽因
1.金岳霖(1895.7.14-1984.10.19),字龙荪,祖籍浙江诸暨,出生于湖南长沙 。
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
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
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
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
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凭三本著作,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2.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简要评价林徽因的一生
林徽因,原名徽音,曾以“薇音”为笔名。
闽县(今福州市)人,出身于官宦世家。
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
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
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
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
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
她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翌年,随父回国,仍到培华女中续学。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
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
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她改入该校美术学院,而主要仍选修建筑系的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
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
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林徽因在到职前先回福州探亲,曾应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之请,作《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
又为其叔林天民设计福州东街文艺剧场。
翌年,到东北大学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比如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1931年,她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
次年,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
在此后数年中,她多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还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
这是一本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必读的重要工具书。
林徽因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余,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
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
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
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
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
当时,她曾应聘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讲授《英国文学》课程,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还担任《文学杂志》的编委。
她经常参加北平文学界读诗会等活动。
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
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而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
如《深笑》一诗中,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格。
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与冰心、庐隐同为著名的闽籍女作家。
1937年夏,她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我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
正当她要进行深入研究时,“七七”事变爆发,她被迫中断野外调查工作。
不久,北平沦陷,全家辗转逃难到昆明。
次年,她为云南大学设计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女生宿舍。
1940年,她随梁思成的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
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
在病榻上,她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
几年中,她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
这个时期,她的文学作品不多,在她若干诗稿中,迷惘、惆怅、苍凉、沉郁已代替了战前那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的格调。
诗中时时流露出关怀祖国前途、命运的情愫。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全家于1946年8月回到北平。
不久,她为清华大学设计教师住宅,并接受校外的设计任务。
1948年5月,她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病中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