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牲五鼎
词义: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成语典故: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成语出处: 《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哀梨蒸食
成语典故: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八珍玉食
成语典故: 泛指精美的肴馔。
伴食宰相
成语典故: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成语出处: 《旧唐书·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饱食暖衣
成语典故: 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酒足饭饱
成语典故: 酒已尽量,饭也吃饱。形容吃饱喝足。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饭饱,走不动。”
饱食终日
成语典故: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成语出处: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例句: 人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
津津有味
朝齑暮盐 囫囵吞枣 大快朵颐 香飘四溢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侈衣美食
古代美食的名称
一 品 糕辽 宁 著 名 传 统 风 味 小 吃 。
创 制 时 专 为 朝 廷 中 一 品 以 上 的 官 员 食 用 故 名 。
九 江 桂 花 茶 饼江 西 九 江 著 名 风 味 小 吃 。
茶 饼 呈 金 黄 色 , 皮 薄 如 纸 , 具 有 “ 小 而 精 , 薄 而 脆 , 酥 而 甜 , 香 而 美 ” 的 特 色 。
大 竹 醪 糟四 川 的 醪 糟 有 很 多 种 , 而 以 大 竹 醪 糟 较 为 著 名 。
具 有 香 甜 爽 口 , 酒 香 四 溢 的 特 色 。
大 福 米 锅 巴 菜天 津 独 有 的 风 味 小 吃 品 种 , 锅 巴 菜 又 称 嘎 巴 菜 , 至 今 已 有 3 0 0 多 年 的 历 史 。
其 色 美 味 丰 , 清 香 淡 雅 , 且 具 有 清 热 解 暑 , 利 水 解 毒 之 功 效 , 是 夏 令 小 吃 精 品 。
汉 中 梆 梆 面陕 西 著 名 特 色 风 味 小 吃 , 因 是 在 晚 上 挑 担 , 敲 梆 梆 沿 街 叫 卖 , 故 名 “ 梆 梆 面 ” 。
具 有 酸 辣 带 香 , 除 湿 暖 胃 的 特 色 。
老 世 泰 芙 蓉 糕辽 宁 沈 阳 著 名 传 统 风 味 小 吃 。
具 有 不 粘 不 散 , 酥 松 甘 甜 , 桂 香 浓 郁 的 特 色 。
伊 府 面河 南 邺 城 ( 即 相 州 ) 著 名 特 色 风 味 小 吃 。
具 有 面 条 筋 滑 软 嫩 , 汤 佳 味 美 的 特 色。
岐 山 臊 子 面陕 西 著 名 风 味 小 吃 。
具 有 薄 筋 油 光 , 酸 辣 可 口 的 特 色 。
桃 花 面湖 北 孝 感 传 统 特 色 风 味 小 吃 。
馄 饨 浮 在 面 条 周 围 如 桃 花 朵 朵 , 非 常 美 丽 且 味 道 鲜 美 、 爽 口 。
荷 花 酥山 东 著 名 特 色 风 味 小 吃 。
此 小 吃 形 似 开 放 的 荷 花 、 酥 嫩 香 甜 。
笼 糊安 徽 舒 城 传 统 风 味 小 吃 。
此 笼 糊 外 皮 软 粘 , 馅 心 鲜 嫩 , 味 美 可 口。
蜜 供北 京 传 统 油 炸 小 吃 。
具 有 色 泽 浅 黄 , 上 浆 通 亮 , 入 口 香 甜 酥 脆 , 不 粘 牙 的 特 色 。
蝴 蝶 面皖 南 徽 州 地 方 传 统 名 点 小 吃 。
此 面 面 皮 有 韧 性 , 加 以 红 、 黄 、 褐 、 青 多 种 配 料 同 炒 , 色 艳 , 味 美 , 诱 人 食 欲 馓 子宁 夏 回 族 同 胞 节 日 的 传 统 食 物 之 一 , 也 是 招 待 嘉 宾 , 馈 赠 亲 友 的 风 味 小 吃 。
又 名 “ 环 饼 ” 。
具 有 香 脆 焦 酥 的 特 色 。
熟 扯 鸡吉 林 海 龙 县 梅 河 口 镇 创 制 的 传 统 特 色 风 味 小 吃 。
具 有 皮 脆 肉 烂 , 浓 香 四 溢 的 特 色 。
古代街边著名美食名称,来源和做法
丽人献茗:狮峰龙井乾果四品:蜂蜜花生怪味腰果核桃粘苹果 软糖蜜饯四品:蜜饯银杏蜜饯樱桃蜜饯瓜条蜜 饯金枣饽饽四品:翠玉豆糕栗子糕双色豆糕豆沙 卷酱菜四品:甜酱萝葡五香熟芥甜酸乳瓜甜 合锦前菜七品:喜鹊登梅蝴蝶暇卷姜汁鱼片五 香仔鸽糖醋荷藕泡绿菜花辣白菜卷膳汤一品:一品官燕御菜五品:砂锅煨鹿筋鸡丝银耳桂花鱼条 八宝兔丁玉笋蕨菜饽饽二品:慈禧小窝头金丝烧麦御菜五品:罗汉大虾串炸鲜贝葱爆牛柳蚝 油仔鸡鲜蘑菜心饽饽二品:喇嘛糕杏仁豆腐御菜五品:白扒广肚菊花里脊山珍刺五加 清炸鹌鹑红烧赤贝饽饽二品:绒鸡待哺豆沙苹果御菜三品:白扒鱼唇红烧鱼骨葱烧鲨鱼皮烧烤二品:片皮乳猪维族烤羊肉随上薄饼 葱段甜酱膳粥一品:慧仁米粥水果一品:应时水果拼盘一品告别香茗:珠兰大方”
求古代食物名字
雕胡唐代诗人李白曾有“跪进雕胡饭,月光照素盘”之诗句。
所谓“雕胡”,又名菰或茭白,是盛产于中国南方水乡的一种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其叶如蒲苇,其生成的种子叫菰米。
它是历史上出名的“六谷”(稻、黍、稷、粱、麦、菰)之一。
用菰米煮饭,香味扑鼻,且又软又糯。
古人对菰评价也高,如宋玉的“主人之女,炊雕胡之饭”,杜甫的“滑亿雕胡饭,香闻锦带羹”,以及王维送友人南归的“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之句……都是吟诵雕胡的名句。
医药学家李时珍也说:“菰米甚白而滑腻,做饭香脆。
”说明菰米曾是一种受人青睬的美味食品。
现代很少有人见过菰米,更莫说尝过它,而喜吃茭白的人越来越多。
其原因何在呢?原来,大约从汉代起,菰草(茭白)在生长过程中感染了菰黑粉菌病,该病菌能分泌出一种异生长素,刺激草花茎,使之不能开花结果,茎节细胞因此加速分裂,并将养分集中起来,形成肥大的纺锤形肉质茎,这就是常说的茭白。
茭白老后,可以看到许多黑斑,这是黑粉菌寄生后遗留下的痕迹,这又为下一代的茭白提供了形成“菌瘿”所必需的孢子。
如果没有黑粉菌寄生,菱白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子,它能长出雕胡,但农民不喜欢,称之为“开花茭”。
一发现便将它剔除,以保证能长出肥硕的“真茭白”。
这样,菰草经过痛苦的脱胎换骨,由谷物变成了一种水生蔬菜。
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古代称谓婴儿:人初生。
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
(《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朝之年:八十岁。
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岁合称。
耄耋:八十、九十岁。
(《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求各地美食名称(地方名美食名)(美食的当地叫法)不胜感谢。
...
盘点全球各国代表美食 你吃过几个?摘要:美食和旅游往往密切相关,世界上每种文化都会在其食物中得到体现,因此,品尝美食能帮助你广交朋友,理解当地历史、政治和宗教信仰。
可以说,品尝当地最具特色的美食是你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最佳方式。
从著名的北京烤鸭到历史悠久的美国烧烤,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世界十大标志性的美食,在下次旅途中,千万不要错过哦!中国:北京烤鸭 作为一道皇家菜肴,北京烤鸭是中国最具声誉的一个菜式。
烤鸭外皮酥脆,色泽红艳,肉质鲜嫩,甜而不腻,是一道不容错过的美味。
当然,这道菜的装盘也别具特色,你可以点一整只鸭,厨师们将会在你面前展示烤鸭的切片装盘。
首先,你会尝到清甜酥脆的表皮;随后,是鲜嫩多汁的鸭肉片,配上薄薄的煎饼、葱段和甜面酱,你可以品尝到自制的烤鸭卷饼。
如果你还没吃饱,可以将剩余的鸭肉炒制或炖汤享用。
法国:蜗牛 早在古代,罗马人就开始食用蜗牛,世界很多地方也在食用蜗牛,但是法国人用勃艮第葡萄酒烹制的蜗牛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佳肴。
法国蜗牛通常是一道开胃菜,混合美味的蒜香欧芹奶油烹制而成。
就像你想象中的那样,蜗牛质地坚硬,但并不黏着难嚼,味道有点类似于贻贝,那掩藏在蒜香奶油之下的美味使其成为一道不容错过的佳肴。
希腊:木莎卡(moussaka) 木莎卡是希腊的传统美食,是一道游希时腊必点的佳肴,据说很少有人能抵御它的美味。
希腊人适应了意大利千层面,所以,在制作木莎卡时,人们用奶酪酱汁将各种原料混合在一起,烘烤至奶油融化,两面金黄。
传统的木莎卡的主要原料是茄子,通常配上牛肉粒或羊肉粒,而有些地区也会使用另外的蔬菜,如洋蓟或土豆。
肉粒和洋葱、大葱、西红柿和调味料一起炖制,并同腌制好的茄子条一起叠置之后进行烘烤。
无论你身居何地,这道传统的菜肴定能在寒冷的冬日给你带去温暖。
印度:玛沙拉薄饼 这种薄饼形如盘子,薄如纸张,通常由大米和扁豆制成。
薄饼是在热的煎锅里烤制而成的,同时配有剁碎的熟土豆丁,炒制的洋葱粒和浓浓的蒜味酸辣酱,香味四溢,是印度南部一道著名的素食。
意大利:节瓜花 凡是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区品尝过这道油炸节瓜花的游客,都会深深地爱上这道佳肴。
制作这道菜肴时,先用调味后的乳清干酪或马苏里拉奶酪填充嫩黄色的节瓜花,并像制作天麸罗那样将一种面糊浇在花上,接着在橄榄油中炸熟。
节瓜花清甜酥脆,入口即化,烹制后须立刻食用。
日本:铁板烧 如果你想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欣赏一些小剧场,那日本的铁板烧餐馆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餐馆里上演着热情洋溢的戏剧表演,有时还会有一些用食物原料进行的杂耍表演,同时,技艺精湛的厨师们将会在你面前烤制食物。
点一道烤制的神户牛肉、海鲜、鸡肉或洋葱圈吧,你会惊叹于厨师们那神乎奇乎的刀技。
马来西亚:海鲜咖喱米粉汤 这是马来西亚最为出名的香辣汤,汤里配有米粉、海鲜、鱼排、豆腐块、蔬菜、水煮蛋、香菜和红辣椒酱,味道鲜美,香气扑鼻。
这是一道经典的华人菜肴,融合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各种风味。
米粉汤地域区别明显,有些地方的海鲜米粉汤也加入了鸡肉。
一般来说,周围环境越是简单,咖喱米粉汤就越是美味。
所以,在槟城小街边的大排档里或在新加坡美食街上,你就可以享受到一碗正宗的海鲜米粉汤。
泰国:青木瓜沙拉 小小的一碗青木瓜沙拉里却融合了泰国四大主要的风味:酸、咸、甜、辣,给你带来各种感官上的刺激。
青木瓜沙拉的基本配料有以下几种:棕榈糖、大蒜、酸橙汁、鱼露、酸角汁、虾干、海鲜、西红柿、胡萝卜、豆子和花生,你可以在生的青木瓜块中加入你喜欢的配料,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在泰国北部,青木瓜沙拉通常和烤鸡和糯米一起食用。
如果你在家自制这道美味时买不到青木瓜,你也可以用生的芒果、苹果或黄瓜代替,但风味也会有所改变。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奶油蛋白甜饼 对于这道标志性甜点的归属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最近,新西兰惠灵顿一家餐馆发明了这种蛋白和奶油的混合物,赢得了较大的胜算。
这道甜点以俄罗斯著名芭蕾舞星安娜.巴甫洛娃命名,事实上,这种柔软轻如空气的蛋白的确会使人联想到芭蕾舞裙上那蓬松的薄纱。
正宗的奶油蛋白甜饼上铺有厚厚的生奶油,并混有西番莲、草莓和猕猴桃。
美国:碳烤肋骨 如果说有一道美国菜肴深受游客的追捧,那么这道菜就是碳烤熏制的猪肋骨,就是我们常说的户外烧烤(bbq)。
堪萨斯城、孟菲斯市和圣路易斯都是美国的烧烤之都,同时也不要忘记德克萨斯州和南北卡罗莱纳州,似乎每个地方的烧烤都有其独特的风味。
在孟菲斯市,烧烤之前,人们会将大蒜和调味料涂抹在肋骨上,这给烤肉增添了不同的风味。
食用时,通常会配上西红柿和醋汁。
在堪萨斯城,人们通常用一些甜的调味料来腌制猪肋骨,慢慢地熏烤之后,配以糖、蜂蜜和糖浆制成的酱汁,味道也别具一格。
在圣路易斯,猪肋骨烤制之后,食用时会配上浓郁的西红柿酱汁。
无论你选择哪种风味的烧烤,相信都不会让你失望,你就准备好一饱口福吧!
古代嫔妃所吃的食物都有哪些名称?
丽人献茗:狮峰龙井 庐山云雾到奉点心:茶食刀切 杏仁佛手 香酥苹果 合意饼 攒盒一品:龙凤描金攒盒龙盘柱 四喜乾果: 虎皮花生 怪味大扁 奶白葡萄 雪山梅 四甜蜜饯: 蜜饯苹果 蜜饯桂圆 蜜饯鲜桃 蜜饯青梅 前菜五品:龙凤呈祥 洪字鸡丝黄瓜 福字瓜烧里脊 万字麻辣肚丝 年字口蘑发菜 酱菜四品:宫廷小黄瓜 酱黑菜 糖蒜 腌水芥皮 膳汤一品:龙井竹荪御前五品:沙舟踏翠 琵琶大虾 龙凤柔情 香油膳糊肉丁 黄瓜酱御前五品:龙舟镢鱼 滑溜贝球 酱焖鹌鹑 蚝油牛柳 川汁鸭掌御前五品:一品豆腐 三仙丸子 金菇掐菜 溜鸡脯 香麻鹿肉饼 御菜三品:凤尾鱼翅 红梅珠香 宫保野兔御菜三品:爆炒田鸡 芫爆仔鸽 御菜三品:八宝野鸭 佛手金卷 炒墨鱼丝御菜三品:绣球乾贝 炒珍珠鸡 奶汁鱼片 御菜三品:干连福海参 花菇鸭掌 五彩牛柳御菜三品:山珍刺龙芽 莲蓬豆腐 草菇西兰花饽饽二品:豆面饽饽 奶汁角饽饽二品:肉未烧饼 龙须面饽饽二品:金丝酥雀 如意卷饽饽四品:御膳豆黄 芝麻卷 金糕 枣泥糕烧烤二品:挂炉山鸡 生烤狍肉 随上荷叶卷 葱段 甜面酱 膳粥一品:红豆膳粥 水果一品: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甜品: 桂圆莲子百合粥 白果桂花羹 返沙芋 冰糖雪耳椰子盅蜜桃鲜贝杏仁盅七彩果汤圆糕点:马蹄脆酥糕桂花陌糕珊瑚心雪卷七彩磨汤鸡容蘑菇汤圆芒鲜百合芹花糕莲子马蹄羹茄香四喜丸珊瑚雪卷 八珍糕 莲花包 豌豆黄 芸豆卷肉类:茄鲞 乌梅酒焖牛腩 香辣蹄花 胡萝卜生鱼汤琥珀冬瓜 龙凤煲 水煮鲶鱼 清炖兔子 翡翠龙眼 泡椒乳鸽 八宝素菜 竹蔗芫荽汤 海棠冬菇 冰糖元踢 清酒富贵鸡荔枝爆丝瓜 白葡萄酒鲈鱼 锦绣生活 风味吊烧鸽 蒜香鹌鹑脯 贵妃鸡彩蝶纷飞珊瑚蟠龙鳝 花狸戏绿丛 菩提美景 盘龙鸳鸯柱 沙窝云吞翅 菊花鳜鱼 水晶肘花其他:婆罗门轻高面贵妃红汉宫棋片长生粥甜雪单笼金乳酥曼陀样夹饼菜肴羹汤通花软牛肠光明虾炙白龙曜羊皮花丝雪醉儿仙人脔小天酥箸头春过门香...
古代调料的叫法
盐,大概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调味品。
是菜离不开盐,盐因此有“百味之王”的美称。
但盐作为基础通用调味品并不是万能的,如遇到腥膻味食材,盐便起不了多大作用。
从史料记载来看,除盐之外,中国人最早使用的一种调味品是梅子。
梅子性酸,做出的菜品自然“酸味十足”。
从先秦时普遍使用梅子这种调味品来看,“酸味”应该是其时的流行味道,人们喜欢喝酸味汤羹便是证明。
梅子作为调味品使用时,一般用青梅,除了做汤羹调味品外,做鱼、肉时也需用梅来去除异味。
从文献记载来看,现代烹饪中使用的大多数山东诸城前凉台出土汉代画像石《庖厨图》局部,先秦时均已使用,如花椒、桂皮、姜、葱、芥、薤、韭等都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礼记·内则》即称:“脍,春用葱,秋用芥。
豚,春用韭,秋用蓼。
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藙,和用醯,兽用梅。
”可见,先秦时,对以辛香为主的各种天然调味品的开发和使用,掀起了中国美食史上的第一波“滋味”革命。
然而,在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调味品并不是当年先秦普通人可以享用的。
直到秦汉时期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醋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寻常百姓才真正吃得有滋有味了。
秦汉时发明的人工调味品主要有用大豆、面为原料制造出来的酱、清酱(酱油)及豆豉一类,一经发明,便带来又一波“滋味”革命:以前不好吃、无法吃的食物,因有酱而能吃,好吃;而且,经酱调制后菜肴还“好看”,美食因此有了“色、香、味俱全”的烹饪要求——中国人的饮食中从此离不开酱系列。
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作儿童启蒙读物《急就篇》中,记述了当时饮食中常用的调味品:“葵韭葱薤蓼苏姜,芜荑盐豉醯酢酱。
芸蒜荠芥茱萸香,老菁蘘荷冬日藏。
”酱并非秦汉时才有,与醋一样早就使用,但先秦时酱称“醢”,醋叫“醯”。
醢用肉为原料,即“肉酱”,所以《说文解字》在解“酱”字时称:“从肉,从酉。
酒以和酱也。
”醢为何后来改写成“酱”?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注《急就篇》中的“酱”字时认为:“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如军之须将,取其率领进导之也。
”意思是吃饭时少不了酱这种调味品,就如军队打仗少不了指挥将领一样。
古人认为酱和醋的调味功能相当重要,宋人陶谷《清异录》中称:“酱,八珍主人也;醋,食总管也。
”酱咸醋酸,秦汉人饮食风尚因酱而发生了“重口味”的巨变,秦汉及以后“咸味”开始突出。
随着原料的丰富,酱的品种和口味也在进一步发展。
如明代以后,辣椒进入中国,“辣椒酱”又成为一道流行美味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代称的说法
1. 度:小儿初生之时。
2.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3.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4.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周晬,指婴儿周岁。
5.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6.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7.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8.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9.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10. 九龄:为9岁。
11. 黄口:十岁以下。
12.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13.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14.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5.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6.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7.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8.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19.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20.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21.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22.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有关碧玉的诗句很多,其中晋人孙绰的《碧玉歌》最为有名。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
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
23.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24.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25. 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26.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27.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28.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29.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30.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31.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32. 克壮: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
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33.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34.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35.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