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诉你吧!1、首先把你要用到的主料洗干净切片准备好 2、辅料的话就准备,姜、蒜、紫苏、尖椒或是泡椒,3.锅里倒油,烧热把切好的姜蒜辣椒放入锅内加盐炒香,然后把鸡鸭杂倒入锅里开大火翻炒,炒至变色就可以放紫苏再炒,放味精起锅!ok搞定
小炒大杂汇的做法步骤图,小炒大杂汇怎么做好吃
用料: 芹菜 冬菇 马蹄 胡萝卜 肉丝 杏仁 油 盐 糖 生粉 酱油 小炒大杂汇的做法: 瘦肉切丝后用适量油、盐、生抽、生粉抓匀,腌15分钟;马蹄 和胡萝卜分别削皮切片;冬菇用温水泡软后清洗干净,切片,泡 冬菇的水留用;芹菜切成斜段 热油锅,放入瘦肉丝大火滑炒 肉丝全转色后盛出备用 重新热油锅,放进胡萝卜片煸炒 胡萝卜片软身后放入冬菇片,翻炒几下 加入泡冬菇的水至材料的2/3处,盖锅盖煮5分钟 倒入芹菜段,大火煸炒,边炒边洒点水 芹菜炒至断生后,加入马蹄和瘦肉丝,翻炒均匀 放盐 放糖 放酱油,翻炒均匀关火后放入杏仁,翻炒均匀即可...
小炒牛杂怎么做好吃 家常小炒牛杂的做法
用料 整条牛内杂 大慨25斤 生姜 2斤 蒜米 1斤 蚝油 300克 淀粉、盐、鸡粉 适量 酒糟 150克 炒牛杂的做法 整条牛杂(处理这道菜有点累,准备主料和配料、洗、切全程一个人不停的忙要花3~3.5个小时左右) 牛肉 牛肝洗净切溥片放些盐用清水浸泡2小时左右 牛百叶(百叶一片片翻开在水龙头下冲洗干净) 风肚、金钱肚 牛肠(以上的全部已经洗争处理干净,等待切片) 牛肝、牛血脾、牛心、牛肠切好沥干水分 百叶切好沥干水分 全部切片沥干水分备用 炒牛肚、金钱肚、风肚(大概差不多的图是连续炒了3锅,这锅是金钱肚,只发一张图就好了) 炒牛肝、牛血脾 炒牛百叶 炒牛肠牛心 炒牛肉 炒香姜片和蒜粒(蒜粒轻拍扁) 炒香酒糟(以上炒的全部炒好后放入一个大盆子里等待烩一起的) 此时洗净大锅,将所有炒好的食材放进去煮、烩就ok了 全部回锅放些水煮一会 煮好了,放盐调味,勾芡(勾芡配料:淀粉、水、蚝油、鸡粉) 真正的大盆菜来了,好好味?好好吃哟! ...
爆炒碎鸭的做法步骤图,爆炒碎鸭怎么做好吃
1、鸭心、鸭肝、鸭腰、鸭肠、鸭胗洗净切成片状,用调料a抓拌均匀;鸡肠洗净,切长段,放入沸水中氽一下,捞出沥水备用。
2、冬笋洗净切片;水发木耳洗净,用手撕成小块备用;菜心洗净,对剖两半。
3、锅内放油烧热,加入鸭 [5] 杂炒至断生,放入调料b炒香,再加入葱末、姜末、蒜末炒匀。
4、最后放入冬笋片、木耳片、菜心炒匀,将调料c调匀后烹入,炒匀至汤汁略黏稠亮油时即可。
...
杂豆小炒的做法,杂豆小炒怎么做好吃,杂豆小炒的家常
主料 五花肉100g 豌豆100g 胡萝卜100g 玉米100g 木耳50g辅料 油适量 盐适量 姜适量 蒜适量 生抽适量 淀粉适量 步骤 1.肉切丁用淀粉和生抽拌匀、胡萝卜切丁、玉米剥粒、豌豆洗净、木耳泡发撕碎、准备姜末、蒜末待用2.锅内放油,放入姜末、葱末爆香3.下入肉丁,炒至变色,盛起备用4.锅内放油,油热下豌豆清炒几下5.加入胡萝卜翻炒几下6.再下玉米粒翻炒7.放入木耳加适量的盐调味,最后放入肉粒,翻炒2到3分钟起锅装盘。
...
会理古城的地方特色饮食文化
会理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很有地方特色。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会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会理也因它多种多样的小吃名菜获得了“小成都”的美誉。
会理真正的当家招牌小吃,还要算遍布大街小巷的羊肉粉。
会理羊肉粉在烹制方法和佐料使用上完全融合了川味麻辣鲜香的特色和当地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豪爽风格。
会理的羊肉出名,所用米粉也特别。
比昆明的寻常的米线要粗,比成都、西昌等地常见的水发细粉更是粗犷豪迈许多。
有人嫌它稍稍糙硬厚实,不太容易进味道,但羊肉粉非得要用这种粗粉烫来才别有风味。
肉肥粉粗,汤宽料足,洁白如玉,柔中带刚。
少了些许繁华都市婉约细腻的小资情调,更多了几分山野古城大气粗犷的执著与热情。
有一种原始和野性的独特美感。
羊肉粉是许多会理人早餐的首选,它的吃法完全是自助式的,用浓墨重彩的佐料来掩盖它那金戈铁马剑意纵横的萧萧杀气,海椒、豆瓣、小米辣,三种辣味的粗暴叠加,再将姜米和葱花、芫荽铺满大海碗,无法无天地张扬出桀骜不驯的个性。
饵快是发源于云南的一种米制方便食品,其价廉物美,吃法多样。
饵快自明朝传入会理后,经长期结合南北烹调风格加以不断发展改进,其制作烹饪方法已大大超越原产地单调烤、煮等吃法的简单局限。
饵快味香糯软甜,能与百味调和,吃法多样,最有名做法,就是鼎鼎大名的鸡火丝饵快了。
雪白的饵快丝在一只精致的铜火锅中用滚水一过,公鸡肉用手细细撕成细丝,上好的精瘦火腿肉也切细丝,再烫几片碧绿的蔬菜,有红有白,漂漂亮亮的堆尖一碗。
鸡火丝饵块正宗不正宗,诀窍全在这最后一勺高汤上。
观其色:白里透红,尝其味:浓而不腻。
有火腿香、鸡味鲜、骨髓浓,还有那深沉厚重,说不清道不明的一股什么味道。
铜火锅为会理三宝之一,自古以来,会理民间就有用铜锅铜器烹饪菜肴的习惯。
用铜锅煮出的菜品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十分可口。
会理民间习俗喜于冬、春季节煮食铜火锅,吃法跟川菜中的连锅子比较类似,以杂菜炖煮为主,特点是汤鲜肉美,菜耙软入味,热气喧腾,营养丰富。
铜火锅用木炭为燃料,以猪排骨、羊肋条肉,牛肉、牛杂、鸡鸭等加汤清炖,以胡椒、生姜、葱结等调味,待汤浓肉烂后再烫煮时令蔬菜,食客围坐分食,操作简单,方便省事。
所用味碟用家常豆瓣、辣椒油、火葱末,小米辣和蒜泥拌成,滋味比较浓烈。
还可边吃边加入时鲜菜蔬涮烫,汤味越炖越鲜。
烙制熨斗耙的器皿形似老式的炭火熨斗,一个个黢黑的小铜罐搁在绵绵的炭火炉面,摊主熟练地用小铁钎翻动着罐斗中的熨斗粑,直到两面呈现微微的焦黄。
这种食物必须得趁热吃才香,米浆发酵的酸甜配合着鸡蛋滑腻的口感,咬开后是满口的松软与香糯,配合淡淡的焦糊味,让你浑身充盈着热量,足以抵御清晨的寒意。
稀豆粉和油茶是也是会理传统的吃食,比较清淡的口味特别适合老年人和儿童。
稀豆粉选用当地上乘豌豆用文火慢慢炒熟,然后用细磨加工成粉,滤渣。
食用时均匀搅拌用清水煮热而成。
而油茶是先将白米打碎为细粉,放入锅中加清水搅成稀浆糊状,然后加热,文火慢煮,待米糊煮熟粘勺子时便可起锅入碗。
油茶和稀豆粉用小火慢熬好,金黄如脂的米浆盛满瓷碗,抓上一把香酥的馓子,再舀上几小勺花椒油、芝麻油、姜汁,尖尖一大碗呈面前,用匙子轻轻搅匀,酥软浓稠,舌尖略带一丝椒麻味。
到钟鼓楼边西街啃筒子骨是会理人待客宵夜约定俗成的谢幕式。
成都人首创了老妈蹄花,会理人却另辟蹊径,推出了清炖筒子骨。
一大钵小火慢炖的猪棒骨,看上去汤腻髓浓,骨酥肉松、蒸汽辉腾、氤氲晶润。
银钩铁画般的嶙峋骨感中,透出一股珠圆玉润齿白唇红的膏荑风韵。
经过千百年不断吸纳、改变、传承、创新,会理的饮食文化逐渐向周边扩散,影响了川南滇北的口味与烹饪技艺。
家常食品品种繁多,根据季节、产品的不同而有变化,也与各户的经济情况而有别,但是大同小异都不外这些食品的制作方式。
⑴氽饭 城乡群众都喜用鸡蛋、酸菜、肉末、鲜蔬 菜(包括野菜)氽汤加入米饭食用,这是处理上顿剩余冷饭的最好方法。
特点是:热、有汤有菜。
⑵菜饭 菜饭品种多主要有:(一)青、白菜焖饭 用青、白菜加入白油用半熟大米或糯米,置菜于底层上覆米粒以文火焖熟食用,和东南各省的菜饭有相似之处。
特点是:油、香、热、粮菜共食。
(二)马铃薯、四季豆焖饭 选用马铃薯和新鲜四季豆,以白油或生腊肉炼熟加水覆盖半生米饭,文火烘焖,起锅前必须加花椒末、盐再搅转就可食用。
特点是:油、香、味浓。
(三)青豆焖饭 春季碗、胡豆上市时,选豆米(胡豆包括留有白壳和全青豆两种),先以生火腿或腊肉放锅内炼熟炼香后,面上覆以半生米饭,加少量水,用文火烘焖而成。
要求达到肉、饭不糊,颗粒油光、喷香、热和的特点。
(四)酸菜饵快 会理食用饵快,民国前期多用糖水煮加捞糟(包括市场小吃),居家食用咸味饵快,多用酸菜(咸青菜、盐白菜)肉片同时下锅氽制。
这和云南的氽肉饵快一个样式,达到汤清、味鲜的特点。
(五)青豆米粑 春季用青胡豆米先煮加入红糖水,渍透使与糯米面混合:揉搅...
羊肉泡馍你吃过了吗
在西安,“馍”还有一种吃法叫“泡”,而“泡”有时候也并不都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泡”,从严格的工艺上来说,有的应该叫“煮”,例如西安最有名的牛羊肉泡馍,其实是“煮”出来的。
有的应该叫“泖”,例如葫芦头泡馍,那是“泖”出来的。
所以,今天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我大西安那些好吃的泡馍吧。
牛羊肉泡馍 西安泡馍的头把交椅必须是牛羊肉泡馍哈。
吃泡馍是西安人的生活方式之一,赶早来到泡馍馆,讲究的是喝第一锅汤,馍要自己亲手掰,蜂头大小,每粒带皮带瓤,煮馍师傅那也是看人下菜碟,你越是掰得细发,他越是煮得精心。
时至今日,西安还是有很多泡馍馆子保持着传统,只做手掰馍,比如柏树林的超越楼,他家还比较牛的一点是,只营业到中午一两点。
小炒泡馍 小炒是西安牛羊肉泡馍的另一支,与泡馍的区别主要在口味和配料上,制作时也多了一个炒的过程,加入了醋和辣子,呈酸辣口味,配料多了黄花、木耳、豆干、鸡蛋等等。
喜欢重口味的就爱这一口。
杂肝汤泡馍 杂肝汤里都是羊杂碎,比如羊肚、羊肝、羊肺、羊心、羊眼等等,最重要的是汤鲜浓,一到冬天,西安卖羊杂肝汤的就多了起来,早晨热乎乎地吃上一碗,一天都不冷,当然,西安也有很多常年都在卖美味杂肝汤的店,比如大莲花池的马家老六。
水盆羊肉泡馍 西安的水盆羊肉有两种,一种是回民的水盆羊肉,一种是渭南澄城水盆羊肉,饼也有两种,一种是圆饼,另一种是月牙饼。
标配是一碗带肉的汤 两个饼,配一些泡菜或糖蒜。
好吃的水盆羊肉要汤鲜肉烂,饼可以泡着吃,也可以从中间劈开夹上碗里的羊肉,喝汤就饼。
西安最牛的水盆羊肉馆子怕就是纬二十九街的清雅水盆了,只卖中午哦。
葫芦头泡馍 葫芦头泡馍是西安的经典泡馍之一,主要食材就是猪大肠,这个为什么叫“葫芦头”,要说考证过的标准说法确实没有,民间最常见的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取自孙思邈的药葫芦,另一说是大肠头形似葫芦。
对于吃货来说,名字怎么来得远不如味道好吃重要,西安有名的葫芦头街:报恩寺街上,就排列着三四家有年头的葫芦头泡馍,什么天发芽、诚信和、周老大,他们也都各有各的忠实食客,这么些年来倒也相安无事。
粉汤羊血泡馍 吃粉汤羊血,可以单走,馍汤分开,也可以像吃泡馍一样先掰馍,制作上应该叫“泖”,和葫芦头的做法类似,大师傅手持一碗掰好的馍,加入焯过的羊血和粉丝,不断将高汤浇入碗中再滗出,反复数次,至馍泡软,加上豆腐、调料,味道麻辣咸香,食之过瘾。
惠记和东关赵记都是西安比较有年头的粉汤羊血店了。
三鲜煮馍 三鲜煮馍里必不可少的主料就是丸子、响皮、五花肉,汤一般是猪骨加鸡鸭熬的白汤,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配菜,比如木耳、腐竹、青菜、豆腐干等等,从颜色搭配上就很诱人。
在西安还有一种莲菜肉片煮馍,煮好的馍上覆盖着一层莲菜炒肉片,也十分受老西安人的喜爱。
有一种叫红肉煮馍,主料就是烧过的猪五花肉,这个现在比较少了。
另外还有一种叫码子煮馍的,是三原的特色美食,配料跟三鲜煮馍有点像,在三原老黄家西安店有卖的。
水盆大肉泡馍 水盆大肉其实和水盆羊肉差不多,只是主材不同,适合不喜欢吃羊肉的人吃,肥瘦相间的肉片和鲜浓的肉汤,配上饼一起,泡或不泡都好吃。
大肉辣子疙瘩泡馍 这大肉辣子疙瘩泡馍是户县的特色美食,大肉就是大块的肉,疙瘩类似于饺子,碗上飘一层红油,用的是半熟的锅盔,先掰馍,然后泖,里面的肉块酥烂,汤味儿咸香。
辣子疙瘩以户县钟楼旁边的古槐饭庄比较有名气,西安却不多见,在西八里村西口见过一个早点摊卖这个,味道不知道怎么样。
豆腐烩菜泡馍 最近发现西安有好些夜市路边摊有卖这种豆腐烩菜泡馍的,都是简单的推车,旁边摆几个矮桌矮凳。
据说是渭南名吃,泡馍里配料十分丰富,豆腐、海带、粉条、腐竹、青菜、鱼豆腐、木耳,当然了,还有切成块的白吉馍。
在电视塔农林巷口吃过一次,汤是肉汤,量足味道好,还很便宜,9块一份。
豆花泡馍 豆花泡馍是宝鸡凤翔的特色早餐,西安也有好几家,里面的馍其实是锅盔,切片后泖透,再浇上豆花、调味料,好吃的豆花泡馍汤鲜美、豆花嫩、馍入味,是很棒的早餐。
肉丸糊辣汤泡馍 西安的肉丸糊辣汤,也要配上馍来吃才地道。
有人喜欢先盛汤再泡馍,而小玉最喜欢先掰馍,再浇汤,让汤一丝丝浸入馍中。
有人问,这样汤不就盛得少了吗?怎么会呢?如果要小碗糊辣汤,先掰馍的话一般人家会给个大碗好吧。
求侗族的饮食习惯,(不要百度百科的东西)
青山郭外斜,绿水绕阡陌。
风雨桥上听风雨,石板路旁觅旧踪。
侗族是中国的水稻民族,侗族村寨大都依水而建,水是侗族人的灵魂。
她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毗邻地区的南方少数民族,其中以贵州省人口最多,古代文献中称“骆越”、“僚”、“侗蛮”。
他们主要从事山坝农业,兼营林业和渔猎,手工业发达。
出产“香禾糯”(有“糯中之王”之称)、“稻花鲤”、油茶、杉树,善于编织侗锦,“鼓楼”和“风雨桥”是其特有的精湛建筑艺术,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
侗族的饮食文化自成一体,大致可用“杂”(膳食结构)、“酸”(口味嗜好)、“欢”(筵宴氛围)三个字来概括。
在其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神奇的内容。
一奇:杂异的食源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
饭以米饭为主体。
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
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
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侗族一般习惯于清晨做好一天的饭菜,带上山去食用。
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抟饭”尤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说。
侗族人喝的茶专指油茶,它是用茶叶、米花、炒花生、酥黄豆、糯米饭、肉、猪下水、盐、葱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浓汤羹,既能解渴,又可充饥。
与饭、茶配套的,还有蔬菜、鱼鲜、肉品、瓜果、野味、菌耳和饮料,食源广博而异杂。
蔬菜大多制成酸莱。
鱼鲜包括鲤鱼、鲫鱼、草鱼、鳝鱼、泥鳅、小虾、螃蟹、螺蛳、蚌之类,可制成火烤稻花 鲤、草鱼羹、鲜炒鲫鱼、吮棱螺、酸小虾、酸螃蟹等风味名肴。
肉品主要是猪、牛、鸡、鸭肉,吃法与汉族差别不 大。
瓜果有刺梅、猕猴桃、乌柿、野杨梅、野梨、藤梨、饱饭果、刺栗、大王泡,以及松村嫩皮、桑树嫩皮、香草 根等。
其中,栎木的果实可做成豆腐,“香树”的皮可洁白牙齿,油茶树上长的“茶泡”是天然的酸甜汁。
野味包 括鼠、蛇、蝌蚪、四脚蛇、幼蝉、幼蝗、土蜂蛹、石蛙、穿山甲、囡囡鱼、麋鹿、梅花鹿、麂子,以及吃松果长大 的松香鸡和松香猪,侗族均能巧加利用。
菌耳方面有松菌和鲜美的鸡丝冻菌,还有可制粑粑与粉丝的藤根、葛根,水田生长的细微苔丝,随处可见的竹笋。
饮料主要是家酿的米酒和“苦酒”,以及茶叶、果汁。
据粗略估计,侗族的常见食料不少于五百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草中爬的,只要能吃,无不取食。
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很强的生存适应能力。
二奇:无菜不酸 侗族以糯米为主食,辅以玉米、薯类。
糯米用饭钵蒸制成糯米饭,用手捏成饭团进食。
用糯米酿成的甜酒,醇香甜蜜、是侗族人民最喜爱的饮料。
用糯米制成的糍粑,是过年过节的食品和走亲访友的主要礼品。
侗族人民有“打油茶”的习惯。
同时喜欢酸食,有酸鱼、酸肉、酸鸭等荤酸和酸菜、酸笋、酸瓜、酸豆角等素酸四时不断,故有“侗不离酸”之说。
侗族嗜好酸味,自古便有“侗不离酸”的说法,他们自己亦称:“三天不吃酸,走保打倒窜。
”在侗家菜中,带酸味的占半数以上,有“无菜不腌、无菜不酸”的说法。
这些酸味菜的特色是:(1 )用料范围广。
猪、牛、鸡、鸭、鱼虾、螺蚌、龙虱、晴蜒、白菜、黄瓜、竹笋、萝卜、蒜苗、木姜、葱头、芋头…,皆可入坛腌醅。
(2 )腌制方法巧。
先制浆水,加盐煮沸,下原料续煮,装泡菜坛,拌上酒精和芝麻、黄豆粉,密封深埋。
(3 )保存时间长。
腌菜可放2 年,腌鸡鸭可放3 ~5 年,腌肉可放5 ~10年,腌鱼可放20~30年,非有大庆大典不开坛。
侗家盛宴,碗碗见酸,而十道大菜组成的“侗寨酸鱼全席”,世所罕见。
三奇:欢腾的宴席 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宴席上最欢腾。
侗族人宴客要打“桐粑”,其工艺复杂而细致,品种繁多。
例如:加苏子汁的叫红侗粑,加杨桐叶的叫黑侗粑,带馅的叫豆沙侗粑、枣泥侗粑等。
宴客时泡茶要加柚子皮、冬瓜皮雕成的蜜饯花卉;席上要备畅销全国的“五味姜”,清香适口的“油茶”,清甜软糯的“黑珍珠饭”,水牛调制的“酸龙肉”,以及闻名遐迩的“醅草鱼”,为的是宾主一起欢聚共乐。
最有特色的要数客人进寨时特殊的迎宾仪式——“拦路酒”了。
侗家人在进入寨子的在门楼边设置“路障”,挡住客人,饮酒对歌,你唱我答,其歌词诙谐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碍物,恭迎客人进门。
入座后又是换酒“交杯”,邻居或自动前来陪客,或将客人请到自己家中,或“凑份子”在鼓楼中共同宴请,不分彼此。
酒席上还有“鸡头献客”、“油茶待客”、“酸菜苦酒待客”、“吃合拢饭”、“喝转转酒”等规矩,欢中有礼。
文质彬彬。
清人诗云:“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年丰,酸鱼糯饭常留客。
染齿无劳借箸功。
”正是侗寨欢宴宾客生动情景的写照。
四奇:谢厨师 侗族人敬重厨师也是其饮食文化中一个奇特的内容,在许多宴席上客人与厨师都要对唱,互相致谢。
如一首《谢厨歌》就是这样唱道:“厨师师傅常操心,睡半夜来起五更,坐了几多...